第九十七章 尚泰王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当然了,董良不会照搬满清的那套儒家学问,那是阉割版的。

  董良虽然不是很了解儒家经典,但是他知道儒家也有很多都流派,汉唐时期的儒家与明清时的就有很大的区别。

  董良不是很懂这些,但是有人懂啊。

  专业的事情可以交给专业的人来做。

  有些学问天生就是为了统治阶层服务的,儒家之所以能够在诸子百家中胜出,就是因为他知道如何迎合统治阶层。

  同时,他自身又有很强的可塑性,谁会告诉你儒家吸收了道家和墨家以及诸子百家的学问呢。

  甚至就连从天竺输入的佛教思想都被儒家所同化。

  就像此时的满清内部就有很多文人看到国家走向衰亡,已经开始研究经世之学,这是也是儒家包容性的体现。

  可以将其看做一个简单名字,将中华文化长期形成的价值观、世界观全部划归到它的名下。

  只要他能用,好用,那么叫他“儒学”,亦或是“新学”又有什么区别呢?

  越过八重山的第一波台风一路北上,从南到北扫荡了琉球本岛和扶桑的南部。

  萨摩藩也在台风的影响之下。

  台风一过,岛津齐彬就去视察他的集成馆,看看自己的工厂有没有受损。

  虽然还有很多设备机器没有买回来,这里依然被齐彬视若珍宝。

  纺织厂中,蒸汽机带动着纺织机快速地运转着,这已经是英国人淘汰的老旧设备,被荷兰人买了下来,然后当作宝贝转卖给了萨摩藩。

  齐彬也知道这一点,但是这对于萨摩藩来说已经足够先进了,一台机器的速度抵得上十几个人了。

  即使在台风天气,工厂的机器依然保持运转,这里生产的机器布比手工织出的布匹质量更好,价钱还更加便宜,因此运到江户的市场上去根本就供不应求。

  齐彬还开办了玻璃厂,生产出来的玻璃器皿深受那些贵族的喜爱。

  这为萨摩藩赚来了大量的银钱。

  以前琉球是萨摩藩的钱袋子。

  齐彬希望集成馆以后能够替代琉球的价值。

  当然这不意味着齐彬要放弃琉球。

  殖产琉球并不能解决扶桑的根本问题,只有工业才能解决扶桑的问题。

  扶桑是一个岛国,缺少资源,唯一的出路就是像英国人一样发展工业,发展海军。

  通过海军去掠夺全世界的资源,然后用来支持自家工业的发展。

  他的父亲岛津齐兴、弟弟岛津久光都没有认识到这一点。

  他们读的是儒家书籍,像清国人一样保守陈旧。

  现在大清已经被英国人击败,说明他们的那套东西,敌不过英国人的工业和航海。

  要想强大就要学习英国,而不能学习清国。

  那些儒家经典应该全部扔进蒸汽机的锅炉中作为燃料。

  “藩主!”

  “老师!”

  西乡隆盛和桂小五郎一起走了进来。

  两人穿着灰色的和服,腰间插着佩刀,走起路来虎虎生风,让齐彬不禁感叹——年轻真好。

  西乡隆盛是齐彬最看重的手下,桂小五郎是他的得意门生。

  “你们怎么来了,西乡去村町考察得怎么样?”

  首发&:塔>-读

  “藩主,这次台风让一些稻田被水淹了,不过问题不大,臣下已经让人组织排水。”

  “嗯,你学习清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