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92 章 农家子的荣华路第1/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郁夏给郁文白写了封家书,经由房氏之手送出,由曹府家仆带往临州。家书送出之前,房氏屏退奴仆,命翠姑候于门外,展开看了,确是普普通通一纸关怀,抬头问候父亲,正文提到由府至县这一路见闻,有三五句感慨之言,又讲到康平县如何,曹府如何,说姨母对她体贴关怀,表哥青年俊才……

  房氏识几个字,她谈不上有什么文采,这一纸家信瞧着倒还舒心。

  本来听说外甥女轻视耀祖,她心中不豫,看过这封家信,愤然消退不少,猜想外甥女对耀祖不客气盖因幼年丧母唯恐姿态过低被人轻看,不敢表露真情。

  房氏仔细将信纸折回,重新封好,交与翠姑,让她送出去。稍晚一些,曹府家仆便背起包袱动了身。

  郁夏誊完一个段落的经卷,搁笔,起身走动几步。雀儿就捧了桂花酒酿丸子来,说给小姐尝尝。

  郁夏至圆桌边,坐下,便嗅到淡淡桂花香,舀起一勺送进口中,圆子糯软,酒酿甜香,滋味挺好。她认真吃了几口,喝了点汤,问雀儿是不是有话讲。

  雀儿料想小姐不会听她的,还是讲了:“总归还要在曹府小住些时候,小姐您看,是不是对表少爷稍好一些?花茶那次以后,您又拒了表少爷两回,后来曹府就有些闲言碎语,说、说……”

  “说什么?说我有娘生没娘教,来曹家做客还不识抬举?”

  这几日雀儿都很心急,想着小姐不喜欢表少爷就算了,可不能在曹府败了名声,否则日后怎么说亲?

  看她说到这里眼眶泛红,郁夏叹一口气,问:“你因我受委屈了?”

  雀儿抹了把眼泪,摇头说不委屈,“我总不明白小姐怎的偏偏就对表少爷瞧不上眼,瞧不上便瞧不上吧,府城里俊杰那么许多,也不止表少爷一个好的。小姐这般好看,性子好,且持家有方,总能说上好亲事,就怕在曹府坏了名声,这府上有些人说话实在难听,也不知道那些话传没传到姨太太耳中,让姨太太听见还不知会如何想。”

  郁夏顺手递了帕子过去,让她擦擦,才说:“姨母自然知道,恐怕比谁都早知道,但无妨,你且等着瞧,很快就没人会议论什么了。”

  要说那些风言风语没人推波助澜郁夏不信,假使无人授意,丫鬟小厮哪怕要议论也该背着点人,岂会给雀儿听见?这种妄议主子败人名声的奴才,要是有心追究,打杀了也占理,一个个的都不要命的?

  郁夏料想到曹耀祖不会替她瞒,几次相处的尴尬房氏铁定知情,她特意选在这时候修书回家,明面上写的东西其实全是给房氏看的。

  料想房氏会偷看信里的内容,只要她看了,就一定多想,大抵会觉得外甥女是不好意思软化得太快,故意在摆姿态凹身份。这样的话,先前有再大的气都该散了,不仅如此,很大可能还会下令封下人的口,不许他们胡说。

  因为房氏想让曹耀祖娶她,就不会眼睁睁看她名声太坏,儿媳妇名声臭了,对她儿子没好处。

  郁夏写那封信的时候把各种可能都考虑进去了,她迈这一步之前已经算到三步开外,是以不急。

  雀儿半信半疑,不过很快她就发现小姐说的不假,没两天,污言秽语就听不见了,姨太太还是照样关心小姐,好像什么事也没出过一样。

  又半月,去临州送信的回来曹府,同时带来郁文白的回信一封,郁夏没揣进袖子里拿回房去,她就在房氏跟前将信拆了,展开默读一遍。刚读完,正要将信叠回,就听房氏问说:“外甥女在信上写了什么?妹夫又回了什么?”

  郁夏将仔细叠好的信笺放在手边,说:“只不过同父亲报个平安,姨母也知道我娘走得早,我与父亲相依为命,这次离家远,很怕他担心。”

  房氏赞道:“外甥女孝顺。”

  郁夏笑了笑,转而说起曹耀祖:“我父亲在信上提到表哥,让表哥多下苦功,说来年乡试等他喜报传来。”

  这话听着舒坦,曹氏眼都笑眯了,三年啊,耀祖等了三年,就等来年乡试大展身手,高中举人。

  不说临州府,光本县就不知有多少秀才,举人却少得可怜。房氏知道中举难,她对儿子指望高,想着儿子往后还要中进士甚至被御笔点做状元榜眼……如此想来,举人又算得了什么呢?

  明年当然会有喜报,她儿子苦读这么多年,该是时候一飞冲天。

  房氏同郁夏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