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二章:猪肉炖粉条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很快就进入到冬收季节

  高家村的村民夏收后种下去的土豆终于到了收获的季节,家家户户都忙着收土豆,有了这一茬土豆,村民们的生活就算缓过来了。

  收土豆这个事不是很赶时间,所以根据地也就没有组织互助组帮助,只是没有再组织民兵训练,各自在家收土豆;

  楚雄带了几个人直奔高大栓家而去,他之前帮高大栓家盖过房子,彼此都比较熟悉。

  之所以选择高大栓家,主要还是因为他们家四世同堂,吃饭的人多,干活的人少,如果他们家日子都能过得下去,别人家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楚雄等人赶到的时候,他们一家都去地里收土豆去了,只留下老奶奶一个人在家看家,连狗儿和小花都去地里帮助去了;

  楚雄跟老人家打了一个招呼,然后就去地里了,到了地头正好看到他们在挖土豆,狗儿和小花在开心地捡土豆。

  “大娘、高大哥,收庄稼呢!”

  高大栓一家一看,这不是帮自己建房子的八路军同志嘛,一家人开心地打了个招呼,农村人,在收庄稼呢,没那么多讲究。

  楚雄等人就开始帮着收庄稼,高大栓谦让了两句也就没再客气,现在根据地的老百姓与八路军就是一家人,都不会太生份。

  “大哥,今年这个收成怎么样?”

  楚雄边干边拉起了家常,他还真不知道这一亩地收获多少才是好的收成。

  他知道的都是后世经过良种选优的,一般亩产在3000到5000斤,特别高产的能够达到8000斤,现在这个农业条件肯定是达不到的。

  “陈同志,好着呢,俺估摸着这一亩地得十担以上,就是太多了怕放不住啊!”

  楚雄上次没用自己的真名,用的是陈九的名字,所以高大栓还是叫他陈同志,楚雄的名字在根据地太响亮了。

  高大栓的话倒是提醒了楚雄,土豆产量是大,但不利于贮存,容易发芽,一旦发了芽就不能吃了,有毒!

  传统的贮存方法就是窖藏,通过隔断氧气来阻止土豆发芽以达到长期贮存的目的;

  可现在的问题是根据地的土豆太多了,就按一亩地十担来算,高大栓家六亩地,那就是六十担,6千斤以上,这得挖多大的地窑才行?

  整个根据地呢?得多少斤!

  万一贮存不好,这一年辛苦就白瞎了,看来高大栓的担忧是很有必要的。

  卖掉更不可能,整个根据地家家户户都吃不完,卖给谁去?

  独立营也收不下这么多,他开始开动脑筋想后世的处理办法,他突然想起后世爱吃的一道菜来——猪肉炖粉条!

  “有了,可以做成粉条,这个技术难度并不大,适合大规模的生产,或者直接做成土豆粉,这个淀粉含量高,能饱肚子……”

  楚雄终于想到了办法,决定就这么干,少部分窖藏,大部分做成粉条子,根据地可以成立一家粉条厂,大规模的生产!

  想到这里楚雄的心里就底了,开始安慰起高大栓来:

  “大哥,这个土豆贮存的你不用担心,你可以窑藏一部分过冬吃,其他的做成粉条子或者卖给八路军都行!”

  “陈同志,这个做粉条,得用石磨磨,费时费力,太麻烦,产量低,不划算!”

  高大栓的话提醒了他,用土豆做粉条的历史可以追追溯清末民初,可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前产量都不高,主要原因就是没有粉碎机,靠石磨,家庭作坊生产,产能低。

  这次根据地的土豆何止几百万斤,这么大的量靠石磨得磨到什么时候?

  得引进粉碎机才行,粉碎机这种机器,科技含量并不高,这种机器在国外早就出现了,只是一般家庭根本买不起,但根据地可以买的机器,这种民用机器,鬼子的封索不严,完全通过商人到大城市能采购到,有了粉碎机,大批量生产粉条就不再是问题了……

  楚雄已经没有心思再在高家村干活了,几百万斤土豆的收获不差他一个人,他还是去解决机器的事才是正途。

  “高大哥,你们忙,我先去给你们找粉碎机去!”

  楚雄与高大栓告辞后就回了柳镇,找到柳镇最大的买办商人杨鲲鹏,找他商量一起合资开一家粉条厂或者帮忙到申城去买粉碎机;

  本来杨鲲鹏只想赚个差价的,在听取了楚雄的忽悠后就改主意了,这个粉碎机泰源城就能买到,根本不用去申城,柳镇的土豆何止几百万斤,将它们做成粉条利润的粉条的历史可以追追溯清末民初,可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前产量都不高,主要原因就是没有粉碎机,靠石磨,家庭作坊生产,产能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