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唯手熟尔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这说明什么?年轻人的消费观在改变,能租就不买,能省则省!”宋卿插话道。

  “确实,也是基于这个因素,我们决定新开汉服婚服租赁业务。”李莺时看向祁风,“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祁风敛神思考了一会儿,“或许,咱们可以尝试做线下品牌体验店吗?可以解决我们中式婚礼流程科普简单体验难的问题,还能展示咱们莺时记的品牌形象,让线上这些汉服有个家,就是费用这一块儿……”

  “实体店的费用太高了!”宋卿语气一沉,很显然有些反对。

  “确实有些高,我只是个建议,咱们还是按照实际情况来。”祁风道。

  李莺时也沉思了半晌,“现在开实体店确实感觉冒进了一些,但我觉得这应该是咱们努力的方向,婚纱店都有品牌实体店,我们汉服婚服也可以有!”

  “有道理!”

  晚上八点。

  李莺时准时联通了季槐序的视频电话。

  “由于时间有限,我提前给你准备了一份笔记,还有一份明朝中等阶层婚礼流程动线图,半个小时的时间,你应该就能基本明白了。”

  视频一开通,季槐序已经是讲授状态,先把“课程教案”发给了她。

  “这些是你白天做的?”她有些诧异?

  “嗯,”季槐序交代她,“先给你五分钟时间,你大致看一下整理脉络,复杂的地方我给你着重讲解,简单易懂的,我们就跳过,可以么?”

  李莺时用电脑打开文件,边点头,边偷偷合上震惊的嘴巴。

  原来这就是学渣跟学霸的察觉吗?

  季槐序隔了一天,就准备了一份详实如论文报告的文档资料,把明朝婚礼流程的“采纳、纳币请期、亲迎、见姑舅、见祖祢、婿见妇之父母、飨送者”等流程都介绍得很详细。

  关于他画的流程动线图,竟然是个二维彩色图纸,里面有个穿红色嫁衣的女主角,整张图都是以“她”的视角不断变换路线,最终完成各个婚礼环节。

  李莺时忍住了夸他的冲动,强行收起扬起的唇角,认真地问:“纳币请期是不是类似咱们现代人的订婚?”

  季槐序点头:“很聪明,就是我们现代的订婚环节,在明朝,男方主婚者需协同媒人一同去女方家中送上礼物和婚书,双方商定婚礼举行的吉日。”

  “那‘亲迎’的意思就是然婚礼当天的环节了?”李莺时继续往下一个流程追问。

  “对,新郎去女方家迎亲新娘,在各种仪式中把新娘接回家,行拜堂礼。”季槐序简单解释,“我还在文档中列出了这天需要男女双方需要的注意事项,但明朝婚礼过程繁琐复杂,对于我们现代而言,我认为是可以适当删减的。”

  “明白,毕竟古人比外面现代人更有仪式感一些。”李莺时盯着电脑屏幕,迅速的浏览而过,寻找自己不太懂的事项,想着一次性问完,后面就不用再浪费季槐序的时间了。

  “见姑舅是见公婆的意思吗?”李莺时有些好奇。

  季槐序浅笑,夸她:“这个问题问得很好,唐代诗人朱庆馀有一诗曰: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见舅姑。在古代,人们虽然没有先进的生物学研究,但他们认为同姓为婚,其生不蕃,因此严格禁止在本氏族内部通婚,不论男女必须与外氏族通婚,而古代社会又是个阶级制度严格的社会,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婚姻集团,往往同部落的两个氏族世代互为婚姻,以保证两个氏族的利益。这样,两个通婚的氏族彼此嫁女,实际上是姑舅结亲,这样一来,公公与舅舅、婆婆与姑姑就‘一身而二称’了。”

  “原来是这样!”李莺时豁然开朗。

  “那我猜‘见祖祢’就是祭祖的意思吧?”李莺时继续往下看。

  “对,其实在现代社会,咱们婚后祭祖也时常有之,并不稀奇,这也体现了我们国人刻在骨子里的传承与孝道。”季槐序简单做答。

  李莺时对文档进行了通篇浏览,很是佩服季槐序的材料整合能力,终于忍不住转了题外话,靠近镜头,好奇的问:“你如此强大的资料整合能力是怎么学的,也教教我呗,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不对?”

  季槐序也俯身,靠近镜头,“你真的想学?”

  李莺时连连点头:“当然,我学会以后,以后就不用找你给我补课了,你也轻松一些,不是么?”

  季槐序却不认同,直接道:“我还是帮你补课吧。”

  “为什么?”李莺时咕哝制度严格的社会,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婚姻集团,往往同部落的两个氏族世代互为婚姻,以保证两个氏族的利益。这样,两个通婚的氏族彼此嫁女,实际上是姑舅结亲,这样一来,公公与舅舅、婆婆与姑姑就‘一身而二称’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