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我就,欺个君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林黛玉睁大了眼睛:这管我什么事?!

  戴权看着她笑:“老奴让人先带您过去。”

  林黛玉还能说什么?挤个笑容出来温婉答应,然后低头跟着小内侍直奔甘露殿。

  这座殿宇在太极宫的地位,就相当于宣政殿在大明宫的地位。所以格外宽敞宏阔。

  林黛玉站在殿角,只觉得宝座上的人如果不是眼神好,都发现不了自己的存在。

  慢慢地走到小内侍指定的位置,黛玉缓缓坐下,有些发愣。

  人人都说当年林如海在御前行走,是不是就在这里?尤其是,太上晚年最爱住在甘露殿,不论什么都搬来这里处置……

  黛玉游目四顾,看到上首宝座旁边,空落落至少可以站十几个人的地方。

  大约那就是父亲侍奉太上时所在的位置吧?

  当年还是太子的陛下,也站在那里。大约碰上什么轻松有趣的话题,两个昔日的同窗,还会低声说笑两句?

  不不不。

  以父亲那种看似温润如玉、实则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性子,一旦发现太子当年曾经伪造身份跟自己交往,未必就还会像旧日一般相待了。

  何况,中了进士的父亲,年纪已近三旬,守着官员体统礼制,加上他本身的读书人儒雅,想必会极矜持。

  而从国子监学生恢复成太子身份、才十七八岁、又一肚子古怪阴损的当今陛下,那时只怕也会硬装成个成熟模样,不苟言笑吧?

  否则,当着太上和群臣,便跟太子情谊深厚、言笑随意的林如海,无论如何,也不会被委任成江南巡盐御史……

  林黛玉正在发呆,太上已经大步回来,看着她的模样,便猜到她只怕是想起了林如海,轻叹一声,指一指御座右手边:

  “如海那时,就站在那里。站了一年。后来放外任,再回来时,朕让他还站在那儿,他就不肯了。

  “一辈子的古板性子。

  “他但凡灵活一点儿,也不会在江南单打独斗。使个手腕把贾家拉到自己身边,王、史、薛、甄,不就都能帮他一把了?

  “水至清则无鱼。朕从未说过盐政上一定要干干净净、纤毫毕现。只要大家体面上过得去,百姓们不受苦,国库里银子够用,其他的,都可以商量嘛。”

  黛玉低头听着,不由便闭上了眼睛。

  就是因为太上这个宽纵的状态,才让江南、两淮、川陕,乃至于天下,贪吏横行,官场糜烂!

  自己的父亲,或多或少,便是死在太上的这个态度里!

  ——想必太上心里也明白,所以才会对自己怀有那么一丝丝的歉疚之情。

  看着黛玉低着头一言不发,有些尴尬的太上只得转移话题,先问黛玉最近起居如何,又问及她的终身:“如海可有安排?”

  黛玉摇头:“臣女年纪尚小,也暂时无意此事。”

  太上点头,叹口气,让她坐在自己左近,这才漫声道:“我本想着,如海清正能干,又与皇帝亲近,正好历练出来,辅佐皇帝。

  “万没想到他会英年早逝,只留了你这么一个女儿便撒手西去。

  “我年纪大了,其实怕听这些事。所以这几年都没问问谁,如海的后事究竟是怎么办的。

  “今儿正好遇见你,你是最清楚的,仔细说给我听听吧。”

  黛玉不由得诧异:太上竟然不知道自己父亲后事的详情?

  只得缓缓地,一一说来。说到动情处,便低头垂泪,也不出声,过一时再续上。

  慢慢便说到了将近午时。

  太上听到最后,竟饶有兴趣:“如海在姑苏还留了田亩?书也都留下了?”

  “是。当时贾家表兄急着回京祝贺娘娘封妃,所以要求轻车简从。

  “父亲的书太多,我也不知回京后会如何,万一须得回乡度过余生呢?所以就没带着。”

  黛玉细细地说着。

  太上听到“封妃”一句,便皱了皱眉心,等她说完,又若无其事地笑道:

  “全天下都知道我喜欢江南。太祖时仿舜游,去了湖广。我六次南巡,便主要去江南。”

  顿一顿,笑着指了指延嘉殿的方向,“朕最后一次南巡时,她还只是个妃子,全憋在船上、行宫里、马车里。

  “如今正好。皇帝处置政事越发得心应手,用不着我非要留在京城坐镇了。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