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多谢老祖宗成全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元春既问准了太上的话,便传信回去。

  贾珍等便开始打点两具棺木回南之事。因开了春,天气渐暖,怕路上气味大,便催着早些上路。

  宝玉再不舍得,长辈面前哪有他说话的份儿?只得自己躲起来多哭几夜罢了。

  因择定了二月十四出发。

  贾母便挑了日子,叫了赖嬷嬷来商议:“宁府如此,我们又怎能再张扬?家里怕是要裁减些人了。

  “如今倒是想看你的意思,是放了老大一家子的籍,成全你那孙儿的官身体面;还是放了老二一家子的籍,左右老二一家子也没了差事了?”

  赖嬷嬷低了半晌头,才道:“其实我这俩儿子什么都不会,只会跟着府里的爷们儿跑跑腿。

  “如今老大一家子若放了,好歹还能靠着哥儿过活;老二若放了,怕是坐吃山空。

  “那便讨主子的赏,放了老大一家子罢。”

  贾母试探地看她:“那你呢?你跟着老二留在府里,还是跟着老大去享福?”

  赖嬷嬷笑了起来:“我老了,一动不如一静。不如留在府里,闲常还能来陪老太太斗个牌说个古记。”

  “也好。他们做官儿的,三年两载一轮转,也是天南海北地走。你这个岁数跟着颠簸,倒累得慌。”

  贾母含笑再说两句,便定了下来。因叫了赖家兄弟过来,让他二人自己交接。

  两兄弟顿时懵了。

  赖嬷嬷踹了两人,喝命先谢了主子赏,然后跟贾母擦泪:“越性儿我带着他们回去分了家,完了这一桩大事儿罢。”

  贾母心里也不是滋味,摆摆手让他们去吧。

  看着兄弟两个搀着蹒跚的老母的背影,不由长叹。

  鸳鸯扶着贾母,在后头也踮着脚看,小声说了一句:“哥儿俩自己交接,挺好的,谁也别让谁背了黑锅。”

  贾母回头瞪她一眼。

  鸳鸯吐吐舌头低了头。

  贾琏早就得了王熙凤的交待,趁着这回府里换大管家,结结实实地清查了一下家底儿,摸清了府里仆下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晚上拿着单子跟王熙凤两口子关起门来琢磨完了,白天便挑挑拣拣地打发人。学着东府,该放的放,该卖的卖。留下的都是勤谨可靠的,以后用着也顺手省心。

  再加上之前钱槐事件后,荣府便将赵、钱两家子彻底赶了出去。待到四月底荣府彻底踏实下来时,仆下只剩了之前的十之二三而已。

  这是后话。

  眼瞧着快到出发的日子了,贾母把元春递出来的信件仔细盘算过,又命贾环跟着贾珍回老宅去读书。

  探春自是不愿意让胞弟离自己太远,去找贾政劝阻,贾政却连她都不想放去林府了,斥道:“身为子女,孝道第一!如今二房里已经乱的不成样子了,你不出头管着,难道让周姨娘当家不成?”

  探春恼了,似笑非笑地把话摊开:“父亲春秋正盛,待母亲周年一过,该续弦才是。这段时间便让周姨娘照料父亲起居,又有什么不好呢?

  “女大避父,子大避母。我总管不了父亲屋里的事吧?至于二房,还有谁呢?二哥哥那里自有老太太呵护,不过就是我和环哥儿而已。

  “我们姐儿两个去林府,又好听又好看,父亲怎么反而不愿意了呢?还是父亲跟老太太担心我做什么,一定要把环哥儿扣在手里?”

  最后这句话顿时便戳了贾政的痛处,不由得一巴掌打过去:“孽障!谁教的你如此忤逆不孝!”

  探春咬了下唇,转身便走。

  贾政自是勃然大怒,却又不知为何,并不敢让人去追。

  探春顶着那一脸的巴掌印子,直奔贾母房里,跪着哭:“这是父亲赐我的。不知老太太还要赐我什么?”

  贾母被贾政的愚蠢气得心口疼,拐棍子在地上敲得咚咚响,却一口咬死不肯让贾环跟着探春回林府。

  探春实在无法,伏地大哭道:“环哥儿先前就被人带偏了心性,如今一没有姨娘溺爱,二没有恶仆勾引,正好管教上进,走上正路。

  “若是去了老宅,没了长辈管束,他就是爷了,学坏简直是一定的!老祖宗就这么不愿意家里再出一个好孩子么?!”

  贾母面沉似水,好半晌,冷笑一声:“你就看着你祖母这么坏,诚心故意地要把么反而不愿意了呢?还是父亲跟老太太担心我做什么,一定要把环哥儿扣在手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