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0章 物资抵达延安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红军当初刚刚抵达陕北之时衣衫褴褛,叫花子?光看穿着用花子队伍形容都不为过。

  从遵义发了一身军装之后,在国党的围追堵截之下,靠着步行走了9个多月,时常还要经历战斗,可想而知当时的一些状况有多惨。

  而且红军当时途经的路线,都是一些“老少边穷”地区。

  这里的‘老’指的是老区,‘少边穷’地区可就有许多人很少知道了,少是少数民族地区,边呢则是边境地区,穷自然是穷苦地区。

  红军途经这些地方半路自然要征集一些粮食,一开始先过去的部队还能筹集一些粮食。

  后面的部队经过时,不是当地百姓不给,而是确实没有了。

  通过什么方法筹集呢,这里还得说一下,红军纪律严明,筹集粮食时最开始是花钱购买,然后逐渐把仅有的钱财也用光了。

  就是买不起粮食,但又不能饿肚子,确实没办法的情况下,只能给老乡打借条。

  有的时候途经一些偏远乡下,由于消息闭塞,老百姓得知有部队路过,提前就躲到山上躲起来。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app爱阅最新章节。

  组织在找不到人的情况下,把田里的青稞提前给收了,然后再地头留下一个牌子,说明红军“借”走了粮食,等待有了落脚点之后,对这些记录下的借粮和借款都会如数加倍归还。

  到了最后实在没有粮食,“尝百草”就是吃各种野菜,当时有许多战士中毒之事时有发生。

  抵达陕北后,暂时有了落脚点。

  作为全中国最为贫困的一个地区,整个陕北放眼望去都是一堆堆黄土。

  当时的根据地虽然有三四万平方公里,但是除去瓦窑堡,几乎所有的大城市以及村镇都被敌人占据。

  在这里别说想要搞生产、发展都是一个很大问题。

  更别提,当时的陕北乡民平时的伙食多是一碗小米粥,一点小酸菜。

  这样一个地方突然涌入了这么多的红军,仅仅是吃饭用水都开始出现了巨大问题,别再说部队供给了。

  经历过一年的长征,红军何止是衣衫破烂,骨瘦如柴,他们中有很多战士多有风寒亦或是伤病。

  而在此时他们急需修养、补充生机,不论是钱亦或是物,这些在陕北都没有。

  所以红军当时在没办法的情况下只能东渡黄河,去山西严先生的地盘,打土豪!

  在山西搜刮了一些国党控制的城镇财富,暂时缓解了下红军的窘境。

  搜集到的吃的用的和一些钱财聚集到了陕北,也暂时解决了燃眉之急。

  之后中枢陆陆续续又收到王自新的大笔金钱上的支援,中枢第一时间决策,派专人携带亏欠记录,秘密沿着红军之前途经地方,把这笔欠债暂时先还上。

  免得欠账的时间长了,被不轨之人说成与抢无异,毕竟红军不能失去群众基础!

  所以中枢过的还是紧紧巴巴的日子,在之后,和东北军以及西北军经过一阵蜜月期,在两边放水的情况下,红军窘境得到了缓解,但也只是缓解。

  后世有个真实的传闻广为流传,中枢首长见红25军的薛军长,谈话过程自然是相谈甚欢。

  薛军长返回25军后立刻把服装排长叫了过去。(红二十五军先期抵达陕北,而且缴获比较多,是红军中相对富裕一点的部队。)

  这个管服装的排长是在汉口当过裁缝店学徒,做衣服的手艺十分好,军部的衣服都是服装排也就是这个人负责缝制。

  薛军长把他叫来立刻吩咐,马上连夜给中枢的首长做两身衣服。

  服装排长不知道首长的身材,薛军长又领着服装排长返回给首长丈量了尺寸。

  根据那个服装排长回忆,当时首长穿的实在是太过寒酸。

  上身是缴获国党的一件破棉袄,下身穿着一条破棉裤,而且膝盖位置还有个大洞,应该是夜间烤火时不小心烧的。

  头上戴着一个皱巴巴的帽子,但帽子前面的五星擦得很干净。

  制衣排长加班加点的赶制下,首长在两日后,终于有了身得体的军装,一身面军装和一身单军装。

  就这样,据说首长还不舍得穿,只是在参加会议时或者会见重要客人时才会换上,穿着得体一些。

&e(红二十五军先期抵达陕北,而且缴获比较多,是红军中相对富裕一点的部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