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宝剑锋从磨砺出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咦?

  就在纸张微微要裂开之时,他却是突然愣了一下,记忆如同拧开的水龙头,前世一段段往事在脑海闪过,最终定格在某个场景中。

  当时他还在追着那读文史的漂亮女研究生,故而特意研究一些有趣的八股文截搭题,打算跟那女的找些共同话题。

  先前将文章的内容忘得彻底,但此刻却神奇地回想了起来,虽然没有文章的记忆,但却记起了一些似乎有用的东西。

  学而时习之,有匪君子!

  前半句出自《论语》,“学而时习之”的意思是学到的知识要不断去实践运用;后半句则出自《大学》,“有匪君子”的意思是有文采的君子。

  题目表面是说:“只要将学到的他的知识不断进行实践运用,你就会成为有文采的君子”。只是这其实是一个小陷阱,单靠“学而时习之”,在这个时代不能支持成为“有匪君子”的结论。

  就像你班主任经常说:“只有不调皮捣蛋的学生,将来就能考上理想的大学”,很显然,这个论点是经不起推敲的。

  想要考上理想的大学,并不是不调皮捣蛋就行,还得勤奋刻苦学习。

  《诗经》中原文是“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意思是要想当一个有文采的君子,就好像雕琢玉器一样,切割之后还要磋平,雕琢之后还要打磨。

  因而,这道题论述的重点不能放在“学而时习之”,而应该还在“如切如磋,如琢如磨”。问题的形式发生改变,但核心其实没变,这就考究了学子的思维辨别能力。

  而故,这题目可以变成: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原本即将要撕裂的试卷放下,林晧然微微吐了一口气,然后便是缓缓闭上了眼睛,在脑海中成百上千篇文章中搜索。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配对成功!

  呼!

  或许是刚才出汗太多,这些湿辘辘的衣服贴在身上,被二月的微风一吹,林晧然便感觉到了一丝冷凛。早上由于紧张,至今还没有吃早餐,肚子已经显得有些饿了。

  如今对题目已经心中有数,而答案都印在脑海中,他似乎不需要急于下笔。

  将草纸放在试卷上面,然后又用镇石压住,防止它被风吹走。便提起放在桌子下面的食盒,伸手取出了一块熟肉和饭团,便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

  饭团是用肉汤熟过的,故而带着一些肉汤味道,熟肉虽然已经冷了,但抓在手里随意撕咬,却吃出了另一番风味。

  吃着这些美味的食物,他的饥饿感慢慢消减,身体也渐渐暖和起来。只是他这个举动落在别人眼中,却成了自暴自弃的典范。

  这货已经放弃治疗了!

  书呆子读死书,遇到搭截题就束手无策了!

  这不是那个“长亭外,古道边”的草包吗?果然是不学无术啊!

  ……

  不论是先前在富贵酒楼二楼见过林晧然作诗的学子,还是出身青山书院的那帮人,都已经认定林晧然这是放弃考试了。

  吃过熟肉和饭团,又选了聂云竹给他做的糕点,最后又喝了两口水,林晧然打了一个饱嗝,结果惹到一堆白眼,似乎都在鄙视这个放弃治疗的书呆子。

  只是吃饱后的林晧然又是哈欠连连,昨晚他压根就没怎么睡,这时眼皮都快要睁不开。想着考试有一个白天的时间,便将草稿和试卷挪到一旁,爬在桌子上面睡了起来。

  这……没救了!

  周围的考生看着林晧然竟然趴在桌上呼呼而睡,不由得纷纷摇头,觉得世上像自己这般聪明的英才太少,更多的却是这种蠢材。

  同情者有之,怜悯者有之,嘲笑者有之,鄙视者亦有之……

  陈国志抬头看到了,却是摇头晃脑地笑道:“这货竟然还能吃,不愧为呆子!”

  只是半个时辰后,林晧然端坐起来,便拿来了草纸和试卷,当即就挥毫泼墨,开始做第一道题:学而时习之,有匪君子。

  八股文,是明朝考科举考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