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9章:杨广第三次西征,姬昌李嗣源割据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秦同样有杀父之仇,自然不可能投降大秦这个仇人。



    投降这条路被彻底堵死,杨广又看不到任何报仇的希望,又不想隋国被大秦灭掉,而为了给隋国留条后路,于是就盯上了西域这片地界。



    杨广深知一旦大秦伐隋的话,隋国不可能守住西凉和海州,而西域的环境虽然差了点,但有丝绸之路在,却是一点都不穷,而且还没有太强的势力存在。



    隋国若能将所有势力都灭掉,并将其整合起来的话,同样也是一股不小的力量,就算没了西凉和海州,也依旧是一方强大的势力。



    至于大秦会不会又盯上西域?那就是之后的事了,现在考虑还太早了点。



    杨广连眼前的事都快顾不上了,又哪里还会考虑以后的事,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



    隋国对于是否征讨西域,内部的分歧也很大。



    以杨爽为首的激进派,认为柿子捡软的捏,在打不过大秦的情况下,出兵西域好处大于坏处,所偶一支持出兵讨伐西域。



    以杨素为首的保守派,则认为前两次征讨都未能尽灭西域诸国,足可见西域并不是软柿子,而且西中原才是重中之重,大秦也未必将全部力量都投入到中原。



    在这个时候出兵西域的话,万一中原发生变局,隋国就算是想参与也来不及。



    所以,以杨素为首的保守派,反对再出兵西域,认为应该在观望上一段时间才保险。



    杨素虽领军连灭了西域九国,并将打下了的领地,设立为天山、伊州、高昌三郡,却依旧对西域的化外之地不甚看重。



    杨素觉得东方才是世界中心,一旦隋国重心向西转移的话,这辈子恐怕都打不回来了,所以极为反对杨广在这个时候征西。



    隋国内部两派的主张,不能说谁对谁错,只能说是两种不同的选择。



    杨广都已经对抗秦联军失去信心了,也认为魏宋明三国必被大秦所灭,留给他准备的时间已经不多了,自然不可能再浪费宝贵的时间了。



    杨素见杨广不听人劝,一意孤行的非要征西,也只能赞同隋军西征西域,但却提议拉上季(姬)昌和李嗣源一起。



    杨广听到此言之后,顿时眉头紧皱起来,他已经将西域视为自己的囊中之物,自然不想让季昌和李嗣源来分自己的蛋糕。



    姬昌虽是被迫降的隋,可其身份毕竟是李唐陇西太守,再加上手下还有三万汉羌混编军,所以才归顺后杨广封为了伊州太守。



    伊州郡也就是后世的哈密地区,领土面积很大,但却人烟稀少,共有十三县之地。



    姬昌虽被杨广封为伊州太守,但也只是名义上的,他能够管辖的城池只有一座,而且还没多少人口,根本不足以供养三万大军。



    由此足可见,杨广表面上虽接纳了姬昌,可心中从未放下对姬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