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9章:司马懿与孙仲谋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和韧性。



    也正是因为如此,司马懿才选择了刘秀。



    在他看来,除了已经陨落的李世民之外,也只剩下刘秀能和嬴昊对抗了。



    至于蜀国的刘裕,虽说在内斗中取得了最后胜利,接管了蜀国的军政大权,可内部毕竟留有隐患,依旧有很多人面服心不服。



    所以,在司马懿的心中,靠政变夺权的刘裕,自然比不上刘秀这种靠自己逐步发展起来的君王。



    既然决定投靠刘秀,司马懿也要为楚国的未来谋划。



    楚国东面是死敌吴国,北面是宿敌秦国,西面是盟友蜀国,南方则是未经开发的暹罗蛮荒地区。



    除了形同鸡肋的暹罗之外,楚国唯一可以扩张的方向,只有吞并东面的吴国。



    司马懿思前想后发现楚国吞并吴国的障碍有三:



    一,吴楚两国实力相当。



    楚国就算比吴国强,也强不了太多,根本做不到在短期内吞并吴国。



    二,吴国的猛将虽不多,却拥有百战百胜的名帅孙武。



    楚国包括刘秀在内的所有将领,基本都败在了孙武之手。



    楚国根本就没有能够击败,甚至是匹敌孙武的名将,只要孙武这个威胁不解决,楚军连吴军都无法击败,就更别说是吞并吴国。



    三,秦吴两国乃是盟友,秦国对楚国忌惮太重,绝不会坐视楚国吞并吴国。



    楚国一旦对吴国发起灭国之战,就必要在短期内取胜,否则的话就会让秦国渔翁得利。



    楚国的这三大难题,无论哪一个都不好解决,就更别说是三个一起了。



    司马懿思考了许久,也只想到了和大秦对付李唐同样策略,那就是从内部分化瓦解吴国,这也是楚国唯一能够战胜吴国的方式。



    不过楚国对吴国实施分化瓦解的难度,肯定要比秦国对唐国实施的难度大得多。



    大秦能够成功从内部分化瓦解李唐,是因为大秦比李唐强太多了,李唐几乎没有获胜的希望,内部才会如此的不团结。



    但楚吴不一样,两国国力相差不大,吴国内部又极为团结,楚国想从内部分化瓦解吴国,几乎就是件不可能的事。



    司马懿一开始也觉得不可能,可在他归顺楚国,并对吴国的情报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后,才发现吴国并非无懈可击,而唯一的破绽是继承人的问题。



    在司马懿看来,吴国的继承人问题,是最不应该存在的,可是它偏偏就是存在,而且还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吴王孙坚年迈体衰,长子孙策的统兵之能虽强,可在政绩方面只能说是一般。



    至于二公子孙权,统兵之能平庸,打仗更是屡战屡败,可政务能力却是极强。



    孙权担任豫章太守期间,豫章大治,从江东最穷的一郡,一跃成为仅次于丹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