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初次见面,送你个礼物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郑和下西洋一事,可以说是贯穿了整个永乐一朝。

  从永乐三年开始的第一次,直到永乐永乐二十一年的第六次下西洋返回,整个永乐一朝都颇受此事的影响。

  除此之外,朱瞻壑也曾对先皇太宗皇帝说过,要在苏伊士开挖运河,除了方便对帖木儿帝国的统治以及商队经商之外,最重要的就是给远洋宝船队提供了新的路线。

  毫不夸张的说,这是朱瞻壑最大程度上的让步了,如果再让,那他就不用弄别的了,直接就好像当初建文削藩时候的湘王朱柏一样,自裁得了。

  但是现在,朱高炽新帝登基一共就烧了三把火,第一把火是迁赵王封地至沈阳,第二把火是给诸王增禄,第三把火就是停了这下西洋一事。

  在绝大部分的人看来,朱高炽这都是在自断羽翼。

  迁赵王封地,这事儿是正常的,毕竟是那個至高的位置,谁都得防着点儿,别说是亲兄弟了,有时候就连亲儿子都得防着。

  比如唐高祖李渊,他就没防自己的儿子,结果呢?

  第二件事,有些勉强,但也是正常。

  给藩王增禄,看似是在给诸王示好,但实际上却是给诸王增加了一套枷锁。

  你说当初建文帝力行削藩,逼得众藩王没有活路,湘王更是引火自焚,太宗皇帝在万般无奈之下才奉天靖难。

  但是现在呢?新皇登基,不仅没有削藩,还给你们增禄,先皇在位的时候你们可没有这么优厚的待遇,那个时候你们都没反,现在不是更没有理由反了?

  但这第三件事就是真的没道理了。

  谁不知道,这天底下,这位新皇帝最需要防着的就是吴王一脉,你倒好,先给吴王增最多的岁禄不说,还断了下西洋一事。

  这不是自剪羽翼是什么?

  不过,这都只是常人的想法罢了,对于同一件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这不仅仅只是人与人是不同的。

  阶级的不同、思想的不同甚至是处境的不同,看待问题也都会随之发生变化。

  ……

  锡尔河畔,明军营帐内。

  朱瞻壑脱下了身上的团龙服,看着位于胸腹之间的团龙图案,珍而重之地将其放在了盒子里,转而从另一个盒子里将一件衣服拿了起来。

  这是一件质地粗糙、颜色纯白的衣服,由粗麻制成,在这个时代,这种衣服统称为孝服。

  对于朱高炽这种服侍在身边的子嗣来说,在老爷子入陵的那一天就要开始身着孝服、恪守规矩开始守孝了。

  但朱瞻壑还不太一样,对于他这种远行在外的人来说,一般是收到消息的当天开始守孝(注1)。

  守孝三年,其实并非是守孝三年,而是二十七个月。

  这和怀胎十月是一样的,虽然说是怀胎十月,但实际上也只有九个月零十天上下,这守孝三年也是一样的。

  说是守孝三年,但实际上是二十七个月,因为在古代,长辈哺乳孩子的时间就是二十七个月。

  所以,守孝三年,实际上是两年零三个月。

  感受着粗麻孝服那粗糙的质地,朱瞻壑并没有说什么,甚至对于他这个从小就锦衣玉食的人来说都没有半分的不习惯。

  要知道,自永乐八年从征草原开始,他虽然不会亲临战阵、亲冒矢石,但也都是会着甲的。

  于他这种远行在外的人来说,一般是收到消息的当天开始守孝(注1)。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