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鸿鹄与燕雀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当简笑来到巴里黑的时候,他整个人都是懵逼的。

  朱瞻壑做事从来都是很有目的性的,比如他可以用七年去谋划一件事情,比如他当初东征倭国,就是为了金山银山。

  但是现在,朱瞻壑的行为,简笑是半点都搞不明白。

  感受到简笑投来疑惑的目光,祝三凤只是耸了耸肩,一副自己也不知道的样子。

  的确,她还真不知道,因为她只知道朱瞻壑是要变着法儿的折磨这些人,最后再将这些人给送上黄泉路,但是却不知道朱瞻壑为什么要这么做。

  “怎么样?损失大吗?”朱瞻壑没有察觉简笑的心理活动,也没有看到简笑和祝三凤的眼神交流。

  “托世子殿下的福,一切都还好。”简笑微微欠身,从袖兜中拿出了一张纸,双手呈递到了朱瞻壑的手中。

  那上面是自出征以来,他所带的那些人的伤亡情况。

  “殿下,接下来……要建立补给线吗?”简笑看着朱瞻壑,带着些许的不确定性问道。

  “该建的还是要建的,或许现在用不上,但是早晚有能用上的时候。”

  朱瞻壑看完手中的信,随手就交给了旁边的朱凌,而朱凌则是将其合上,直接送到了火炉里。

  “不过呢,也不用着急,这一路上你应该也发现了,这帖木儿帝国今年的冬天比较反常。”

  “趁着冬天,海上的运输路线给稳定下来,陆地上的暂时就不用那么紧张了,能保证我们的正常运输就好了,而且时间不需要太长。”

  “在喀布尔的时候我已经让人传信回去给我爹了,让那些商人们帮着建立陆路运输,就从我来时候的路走。”

  简笑闻言低下了头,退后半步。

  朱瞻壑的计划符合简笑心中最理想的那一环,他没什么需要补充的。

  大明是个航海大国,最起码现在是,对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情况还是很了解的。

  印度洋的洋流基本上可以用夏顺冬逆来概括,也就是夏季的洋流是顺时针流动的,冬季则是逆时针。

  冬季的洋流从东流向西,正好贴合补给路线的方向,但洋流毕竟不是一时半刻就会改变的,更不会随着人们的心意转变。

  所以,陆路运输还是最靠谱的,虽然比海运慢很多。

  至于为什么是让商人去做,这里面有两個原因。

  第一个原因不必多说,经过朱瞻壑的运营,商人是最了解来往于中南半岛和中亚线路的。

  至于第二个原因,这和大明的规矩有关。

  一直以来,大明在战争期间的补给运输从来都不是朝廷负责的,或者应该说不全都是朝廷负责,这里面涉及到了大明的盐制。

  大明的盐是由朝廷管理的,这里面有个很重要的东西,那就是盐引。

  有了盐引,才能贩盐,不然的话就是违反大明律法的。

  和平期间,大明会将给边界驻防军运送日常补给的任务分大概一半给商人,商人将朝廷的补给送到边军手中,边军则将盐引交给商人,商人以此获得贩盐的资格。

  战争期间,朝廷会将粮草辎重的一半甚至更多交给商人,过程一样,最终的结果是外出作战的将士得到补给,商人得到盐引。

  不管是和平时期还是战争时期,朝廷都会将一部分的粮草运输把控在手里,这是最低保障,而交给商人的那部分则可以大大的减轻朝廷的压力,降低支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