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土豆计划的后续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倭国真的是没什么好呆的,朱瞻壑只在佐渡岛上逗留了半个月,慰问了一下沐家军们,并且安排了后续的换班计划后就离开了。

  这些人在倭国呆的时间太长了,总是要让人家回家看看的,最起码得让人家探个亲什么的吧?

  现在的倭国基本上已经不需要这些被鲜血洗礼过的沐家军了,之后主要还是以戍守为主,只要守住佐渡岛别丢就行了,看管矿工这种事情谁都能做。

  再说了,现在的倭国北部十室九空,主要的人口都集中在南方,那是张辅需要头疼的问题。

  佐渡金矿,想丢也难。

  去石见银山和张辅打了個招呼,朱瞻壑就直接乘船南下,返回云南了。

  这个时代,水运还是最快捷的运输和交通方式,朝廷已经于去年落实新税制的时候顺便开了海禁,只不过泛起的水花不大。

  一来是因为新税制和官绅一体纳粮的事情实在是太让人震撼了,相比之下,开海禁这事儿虽然也是违背祖训的,但影响力差的不是一点半点。

  二来,这开海禁主要是针对商业开的。

  此前,大明是禁海的,不过虽然表面上是禁海,但实际上这海却从未禁过,因为商人们并没有停止使用海禁,只不过因为他们有保护伞,这事儿才一直没有被爆出来。

  那时候,以黄淮为首的浙江籍官员遮住了沿海地区的天,让商人们使用海运,最后的“赋税”则都流入到了这些官员的口袋里。

  而现在,以黄淮为首,那些给东南海商遮风挡雨的官员几乎全都被下狱和斩首抄家,没了保护伞的商人们自然就会龟缩起来了。

  虽然朝廷下令开放了海禁,但斩了那些官员也是真的,商人一直都是封建时代社会地位最低的群体之一,几乎每个朝代都会针对他们。

  现在,谁知道大明是不是在引蛇出洞,最后将他们一网打尽?

  所以,这海禁虽然是开了,但实际上比没开的时候更冷清。

  不过,这和朱瞻壑没啥关系。

  首先云南现在不归朝廷管,其次云南这边的港口主要是以交州府,也就是原来地靠洮江的升龙城为主。

  这里是朱瞻壑剿灭陈季扩之后拿下来的地方,云南朝廷都管不着,这里就更管不着了。

  临近三月的时候,朱瞻壑带着祝三凤返回云南,走海路,最先到的自然是这升龙城,正好遇到了正在装船准备出发的商队。

  这个商队,是李成梁等人的商队,除了他们,现在云南还没有人敢明目张胆并且使用升龙城这个港口的商队。

  “这装的是什么?”朱瞻壑指了指正在装船的劳工,看着李成梁问道。

  “世子殿下……”李成梁慌慌张张地跑了过来。

  “是吴王殿下命我们装船的土豆,说是让我们送到忽鲁谟斯,到了那里之后自然会有人接手。”

  “宋时一呢?”朱瞻壑闻言,眉头皱了起来。

  李成梁赶忙回答道:“回世子殿下,吴王殿下嘱咐他还是按照以前的路子走,不与我们同行。”

  朱瞻壑闻言点了点头。

  这次出发的商队里没有宋时一,他还是走蜀身毒道,然后进入德里苏丹,这和之前朱瞻壑的安排有关。

  有记性好的可能还记得,当初朱瞻壑在让李成梁三人运送土豆的时候是单独将宋时一给留下来,并且单独把土豆交给他的。

  此前在除夕晚宴上,兀鲁伯神神秘秘地跟朱瞻壑说云南有蠹虫,指的就是宋时一。

  这次是给帖木儿帝国送土豆,换那一千的帖木儿帝国人以及作为未来白奴交易的第一笔定金,而帖木儿帝国暂时又不知道土豆的具体情况,只是凭感觉认为是商人看到了这块大蛋糕,铤而走险。

  所以,这一点还是需要注意的,不能让帖木儿帝国察觉了。

  或许就算是知道有什么不对也不会让他们放弃土豆,但这种事情比较难说,还是尽可能的让敌人没有任何准备为好。

  “宋时一什么时候出发,你知道吗?”想到这里,朱瞻壑又看向了李成梁。

  “回世子殿下,宋时一走陆路,速度远不及水路,所以他在吴王殿下返回云南后不久就出发了。”

  李成梁心里有些惴惴不安,小心翼翼地解释道。

  “世子殿下您可能不知道,这次吴王殿下只是让宋时一和之前一样走最简单的贸易,没有涉及到土豆,所以不需要准备就能直接出发。”

 &emr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