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改土归流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夏原吉之所以如此痛快的就批了礼部的申请,原因其实就只有一个。

  这次科举的规模远胜从前,可以说是永乐一朝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科举,因为新税制的实行让很多人丢了乌纱,甚至是没了性命。

  不过这不是夏原吉关心这件事的原因,他之所以如此上心,主要是源自于三天前的一封奏请。

  云南吴王府发来奏请,说是云南正在进行改革,云南各地大部分的土司都被拿掉了,现在正值缺人之际,所以特地奏请朝廷遣派官员,填补云南的空缺。

  这次科举的规模本来就很大,又赶上云南需要人,夏原吉自然就很上心了。

  别看现在的朱瞻壑已经不在倭国了,但这个人的影响并没有消失,每年仍旧会为大明带来最少两成的赋税收入。

  石见银山是個可持续性,而且时间很长的宝山。

  皇宫,乾清宫。

  夏原吉坐在朱棣赐的座椅上,看着面前的折子。

  这不是奏请朝廷遣派官员去云南的那封折子,而是另外一封,但也同样是云南那边呈上来的,只不过没有在早朝上宣读。

  奏折第一排就只有四个大字:改土归流。

  改土归流解释起来其实很简单,就是废除西南各部少数部族的土司制度,改为由朝廷派遣官员治理的一种政策。

  土,指的是土司,这个不用多做解释。

  流,指的是朝廷派遣的官员,因为主张是让外地的官员治理少数部族,且定期更换,所以被称作是流官,也就是改土归流的流字了。

  这就是朱瞻壑解决云南根本问题的办法,因为之前沐家在接管云南的治理工作时选择的是最快捷的办法,也就是保证土司的利益,让土司听话。

  这就导致了云南虽然是归属大明了,也接受大明的统治了,但实际上根本的制度并没有什么变化,一旦以后大明的内部腐败,云南就是第一个暴起反抗的。

  “你怎么看?”朱棣轻轻地敲着龙椅的扶手,看着面前的夏原吉。

  姚广孝深居天界寺,除了僧录司之外的事情几乎不会插手,金忠又于今年四月病逝,这就让朱棣没什么能够在私底下谈论事情的人了。

  不过总是会有些事情不能在明面上谈论的,这也就导致必须要有一个能够和朱棣谈论这些事情的人。

  在姚广孝深居天界寺、金忠病逝、文渊阁又出了那么大的弊病之后,朱棣下意识地选择了夏原吉。

  只是他并没有注意到是什么才促使他定下了这个人选的。

  永乐大帝,终究还是被情感给左右了,而且还不是第一次了。

  “于公来说,这是一件好事儿。”夏原吉斟酌良久,才开口说道。

  “世子殿下说的没错,有安南的前车之鉴在,如果云南的土司制度不废除,迟早有一天会步安南的后尘,这与我大明不利。”

  “此前,世子殿下提出了新的税制,云南也第一个开始实行。”

  “和我大明的官绅一样,土司也是新税制实行中为数不多的受害者,在加上土司制度害人不浅,所以世子殿下就趁此机会想要一举解决。”

  说到这里,夏原吉就停了下来。

  他只是个臣子,能说的话不多,说到这里就已经是极限了,再说的话就是逾越了。

  其实就算只是说到这里,夏原吉还是逾越了,因为他话里话外都充斥着对朱瞻壑的偏袒,基本上每句话都是在阐述朱瞻壑这么做的优点,却对缺点绝口不提。

  比如说,一次性处理太多的土司有可能会导致暴动。

  比如说,一次性空缺太多的土司会导致大明官员青黄不接。

  比如说,改革之后的云南,怕是朝廷就做不了主了。

  人都是有情感的,没有任何一个人例外,而有情感就代表着这个人不是绝对公正的。

  就好比史书,种花家的历史一直都是当朝修编前朝的史书,在这种修编史书的人是推翻前朝统治的这种情况下,不公正就是难免会存在的问题了。

  至于历史的真相到底是什么,那怕是也就只有亲历者才会知道了。

  “所以,依你之见,可行?”朱棣沉默良久后才开口。

  “陛下!”夏原吉站了起来,低下头,拱起双手。

 &em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