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新税制下隐藏的暗流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百姓手里有田地,那是在太祖高皇帝立国及其之后不久的时间内的,后来随着大明逐渐趋于稳定,钱财也开始慢慢的朝着商人和官员手中转移。”

  “没钱,再加上官员和商人本就心存不良,最后导致土地也慢慢的被他们所收购,百姓们就变成了佃户。”

  “而在咱们大明,官绅是不需要缴税的。”

  听朱瞻壑这么一分析,朱高煦才如梦方醒。

  的确,这就是最大的漏洞了,在不解决官绅不需要缴税的问题之前就实行摊丁入亩法,最终只会导致商人缴纳的赋税增加。

  百姓的手中基本上是没有土地的,所以基本上不需要缴税;官绅手中的土地比商人要多得多,但也不需要缴税。

  最终的结果就是大明的税收大量减少。

  “建议是你给的,所以你应该有后续的办法吧?不然的话你爷爷怎么可能听你的建议,实行这个税制?”

  动了脑子之后,朱高煦的脑筋也灵光了起来,迅速反应了过来。

  “让我想想,是借着陈谔跟黄淮参你在倭国滥杀的那件事儿,一举处理掉那些乱说话的文官,起到杀鸡儆猴的作用,然后再取消官绅不需要缴税这条规定?”

  “对了三成吧。”朱瞻壑笑了笑,放下了手中的折子。

  “黄淮的事情只不过是个开头而已,而且只是部分人的做法,毕竟上早朝的人有小几百呢,不可能因为十几个官员就下这样的决定,要真是像您所说的话,那爷爷也太草率了。”

  “爷爷的主要依仗有三。”

  “第一,当年我借着私通倭寇的事情杀了不少的东南海商,可以说整个东南海上这个群体都所剩无几了,但却有一个大问题被遗留了下来。”

  “黄淮是内阁大学士,当初他就和那些东南海上有接触,虽然当时他断得很快也很干净,但锦衣卫不是吃素的。”

  “当时爷爷正要北征,朝廷内部不能有太大的动荡,所以这事儿就被暂时的压了下来。”

  “现在时局稳定,虽然我们大明仍旧在征讨倭国和现在的暹罗南掌,但爷爷和大伯都在应天坐镇,就算有动荡也不会有什么问题。”

  “第二,石见银山和我在倭国的缴获。”

  “石见银山年产白银量相当于我大明年税收的一到两成,再加上我在倭国的缴获也没有藏私,都交给了爷爷。”

  “要知道,石见银山在此之前就已经开采过百年了,所以倭国并不缺白银,这也是往些年他们的贡礼中白银居多的原因。”

  “石见银山加上那些缴获,再加上每年仍旧能够收取一部分赋税,所以就算是文官作乱,大明也不会因为钱的事情而担心。”

  “第三,士子作乱抗议的对策。”

  “今年是什么年您没忘了吧?乙未年,是要举行科举的。”

  “此前因为考成法和即时候补这两个法子,官员们的头上就已经等于是悬了一柄利剑,今年又会有最少一百多名士子出仕,谁敢闹,爷爷就敢给他们换了!”

  “要是还闹,爷爷就敢把他的马刀抽出来了!”

  “您别看文人一天天的满嘴大道理情杀了不少的东南海商,可以说整个东南海上这个群体都所剩无几了,但却有一个大问题被遗留了下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