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医馆和书院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古代的医疗是非常落后的。

  刘可对此深有体会,他走过很多地方,对于东阳的医疗非常不满意。

  黄巾起义之时,张角就是利用人民的蒙昧无知,画符水治病,这才坐实了他“大贤良师”的称号。

  实际上没什么卵用,就是坑蒙拐骗。

  所以,刘可找上华佗,希望他能够挺身而出,建立医馆,教授学生。

  “治病乃医者本分。”华佗躬身道,他四处行医,不就是希望人们能够少一点病痛。

  “非也,华老有更重要的责任。”刘可摇了摇头,他需要的是一个火种。

  见华佗疑惑,刘可解释道:“我们要做的,是建立大汉医疗体系。”

  “哦?”华佗本能地觉得这件事非同小可,但是依旧似懂非懂。

  “我希望华老能够广收门徒!”刘可道。

  “此事易而。”华佗点点头,他正愁一身医术没有办法传承下去。

  “等到有足够的医者,我们就将医馆开遍整个大汉。”刘可脑海中规划着蓝图,仅仅是这一句话,就让华佗震撼不已。

  华佗似乎想起了什么,面露难色:

  “此事……没有几十年光景,怕是不能成事。”

  在华佗的观念中,他收几个徒弟认真教授没有问题,撑死了十几个,再多就不行了。

  刘可点点头,一个成熟的医者确实需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培养,但是他要建立的是“速成班”,只要学会处理感冒咳嗽等常见的病理就行,再加上熟悉外伤处理和疫病的防御,就可以出师。

  所以,当他提出这个概念的时候,华佗倒吸一口凉气。

  普通医者坐镇各县,外门弟子镇守一郡,内门弟子坐镇一州。

  华佗教授内门弟子,而内门弟子教授外门,外门教授普通医者。

  如此循环。

  “此事不易。”华佗道。

  刘可终于知道为啥华佗没有张仲景名气大了,这家伙“老农”思想太深厚了。

  有雄心壮志,却喜欢一个奋斗努力,不愿意麻烦别人。

  “医馆一切用度,由扬州府出资。”刘可道。

  完全不给华佗拒绝的机会!

  华佗顿时老泪纵横,拜服道:“老夫替天下百姓,谢过刺史大人!”

  好,华佗终于归心,把他绑在战车上,百利而无一害。

  有了医馆还不行,药材才是重中之重。

  为此,刘可提出了实验田概念,让华佗大批量种植药草。

  之前华佗也种植过很多药材,只不过是小打小闹。

  而刘可一下子就拨给他几百亩良田,连种植人选都安排上了。

  “主公,老夫定当尽力!”

  要人给人,要钱给钱,刘可这是要下血本了。

  等到医馆建立起来,刘可还计划让他们充当环境委员的身份。

  第一批学员,刘可挑选了一批军中识字的老者。四十多岁的年纪,虽然体格强壮,但是刘可认为,他们能做出更大的贡献。

  接下来,就是扩大识字人数了,这件事迫在眉睫。

  好在,大儒蔡邕的车架已经到了东阳。

  刘可亲自去迎接。

  原本,蔡邕还在为刘可逗留东阳而不迁往州城感到不解,现在他似乎明白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