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二殿下为清芷求情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虽然清芷不知道所因何事,但丝毫不敢耽搁,去了合安苑才知是因国子监招生一事,可虽说得了官家赏赐,清芷心里却忐忑不安。

  “官家……是如何知道的?”清芷喃喃自语。

  那日她是见三哥哥为此发愁,才想了个点子,不过是小聪明罢了,这种事三哥哥必然不会到处去说,怎么会传到官家的耳朵里?

  老太太只以为她没见过这样大的阵仗,一时高兴傻了,也没在意她面上的忐忑,只一个劲地高兴。

  午后谢江诚从国子监回府,匆匆将清芷带去父亲书房,清芷见三哥哥面色沉重,心中更加不安。

  谢华独自在书房里不停踱步,清芷与兄长进来,不等问安,谢华竟是问她:“你怎么会认识二殿下?”

  清芷脚步一顿,满心疑惑,愣愣地摇头:“父亲说什么?我不认识什么二殿下啊。”

  “你还不说实话!”谢华气极,示意谢江诚将书房的门关上,才低声道:“今日早朝,二殿下出面为你作保,听他话语,分明与你相识。”

  “女儿怎敢欺瞒父亲,我们来汴京不过三月有余,平日里也基本都是待在府中,哪里会去结识什么皇子?父亲,到底发生何事?”

  谢江诚劝父亲先不要动气,对清芷道:“父亲也是担心你,今日早朝实在凶险,若不是二殿下出面,你不知要受什么责罚。”

  今日早朝,陛下不知从哪得知的消息,责备谢府三姑娘,一介女流妄图干涉朝中教育要事,后宫尚且不能干政,官员内眷却对官中事务指手画脚。

  陛下动怒,多亏二殿下作保,最终不仅没有责罚,反而赏了她。

  谢江诚说的简单,可清芷听来实在惶恐。

  “国子监招生一事,除了那日在祖母面前提过一嘴,就只有临之知道,临之有分寸,万不会告知旁人。”谢江诚话中意思明显,这事既传到了官家耳朵里,必定是府中有人多嘴。

  但现在不是追究这个的时候,谢华与谢江诚都明白,今日二殿下为清芷作保,无意间,谢氏被拉入了二殿下的阵营,这才是最麻烦的。

  “对了,二殿下说……你欠她一块玉,这是怎么回事?”

  清芷猛然惊起,玉!

  两月前的记忆翻涌而来,用十两白银买了那个玉坠的男子,莫非是他?

  清芷说了那日缘故,谢华了然道:“原来如此,莫非是天意?”不然怎么这样巧,清芷难得单独出府一次,就遇到了二皇子。

  “只是巧合罢了,父亲无需担忧,儿子以为二殿下也并非想因此拉拢谢府,从前谢府如何,今日仍如何自处便是。”谢江诚冲清芷使眼色。

  清芷连忙道:“女儿多在闺阁,二殿下乃天潢贵胄,岂是那么容易就见到的,日后想是也不会再见面了。”

  谢华一叹:“但愿如此。”

  想是父亲与兄长还有要紧事要说,便将清芷打发走了,清芷一路往自己院子走,紧张的心绪并未缓和半分。

  她虽是闺阁女流,但身在京都,也知道陛下近来身子大不如前,皇弟晋王与二皇子赵德昭都是皇储候选。

  怎么就这样巧,怪她那日多话说什么玉不好,才惹出这样的事来。

  之后夜里与阿荇说起这些事,她还是免不了后怕,若因她的行事连累了父亲和三哥哥的前程,她才真的要后悔莫及。

  依今日父亲与三哥哥的态度,他们是不愿与二皇子有何牵扯,或者不愿在此时就表明立场,二皇子朝堂之上为她作保,难怪父亲那般生气。

  阿荇不懂这些,却是在想:“姑娘还没说,这事儿是谁抖出去的呢?”

  清芷摇了摇头:“三哥哥说除了家里人,就只有赵三公子知道,可他不会对旁人乱说,兴许是下人们嘴碎传了出去。”

  不管是有人故意害她,还是下人无意多嘴,都过去了。

  “这次幸亏是没有大碍,姑娘以后还是多防备着些。”

  “没事了,快去歇着吧。”清芷让阿荇把帐子放下,手中拿了个小团扇自个扇着,阿荇点完熏香才出了里间。

  外头几个小丫头还没睡,阿荇嘱咐她们都去歇着,别吵着姑娘,新买来的使女年纪都不大,玩心重,清芷院里的事几乎都是阿荇一人打点。

  从前有小莲照顾姑娘,操持院里的事,阿荇不用事事操心,便有心思留意旁的事,但凡姑娘想知道的,她总能事先打听好。

  不管是合安苑,还是大房那边,纵然姑娘明哲保身,她总要替姑娘留意着,如今却越发力不从心,只要她一与二皇子有何牵扯,或者不愿在此时就表明立场,二皇子朝堂之上为她作保,难怪父亲那般生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