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三章伐夏之议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尚秀芳同样也生下了一个女儿,儿女双全的王梓在家享受起了天伦之乐。

  不过赵顼召王梓回来可不是为了享受的,才告假几天,王梓就被召到了宫中。

  来到宫中后,宰执们已经悉数到场。此时朝廷刚刚进行改制不久,原来平章事王珪的头衔已经换成了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

  当初议定官制时,大致是仿照唐六典,不论事情大小,都由中书省取旨,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三省分班奏事,权归中书省。

  在进行官制改革的前夕,蔡确升任参知政事。为了使新党占据优势,蔡确故意对王珪说:“您任宰执这么长时间,必然会是中书令。”

  王珪自觉资历深厚,深得圣宠,是以对此深信不疑。

  不过蔡确转头却对赵顼说:“三省的长官位高权重,不需要设置长官,只需要让左右仆射分别兼任两省侍郎就可以了。”

  赵顼本就是要削弱相权,蔡确此言可谓是正中下怀,是以王珪就成了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

  而苏颂顺势成为了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其实中书侍郎的实权还要在门下侍郎之上,所以王珪对此很是不满。

  都堂之中除却王珪苏颂,还有尚书左丞蔡确和尚书右丞章惇。

  就都堂来看,新党已经占据了都堂的大部分。因为王珪是三旨相公,苏颂已经由中间派转为新政派。

  而蔡确章惇都是新党一派,是以此刻新法还是占据朝廷上风的。

  而枢密院之中,枢密使和枢密副使已经改成了知枢密院事和同知枢密院事。

  知枢密院事是升官甚速的孙固,同知枢密院事是新党薛向,王韶已经出外为河东宣抚使。

  就目前来看,新旧两党在宰执之中的数量已经失衡了。这其中只说明了一件事,赵顼仍然要图谋西夏。

  果然,王梓与诸位宰执一一见礼之后,赵顼仍然道:“诸卿,上次伐夏之战,我军因为种种原因而遭遇了挫折,暂时退了回来。

  而西夏却愈加猖獗,以为我大宋败了,就在边境肆加挑衅。

  这一个月来,陕西诸路与西夏的冲突已经在百次以上。

  特别是天都山一带,西夏骚扰甚频,西夏以为一点胜利就可以无视我大宋之天威吗?”

  蔡确闻言道:“陛下,西夏是好了伤疤忘了疼。几年前,王大人方将西夏打的俯首称臣,现在又狂妄自大的犯边过境,此风绝不可涨!

  陛下,臣推荐王大人为陕西宣抚使,坐镇陕西,痛击西夏!”

  孙固一听反对道:“刚刚的伐夏之战让我们大宋元气大伤,现在我们万不能大动干戈。陛下,与民生息吧!”

  其实伐夏之战后,孙固也应当与吕公著一般出外的。只不过赵顼为了平衡朝堂,是以将孙固留了下来。

  赵顼的脸色顿时阴沉了下来,王珪见到了连忙道:“王大人在军中威望卓著,有王大人坐镇陕西,陕西可稳矣!”

  此时主角王梓发话了,“陛下,诸位相公。党项就是一匹喂不熟的狼崽子,只要西夏缓过神来,必定会侵好了伤疤忘了疼。几年前,王大人方将西夏打的俯首称臣,现在又狂妄自大的犯边过境,此风绝不可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