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五章:恩威并重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两日之后,与西王鏖战不休的东王眼见郑和大军登岸竟未攻击自己的死敌,不禁满心狐疑,遣人细细探听之下得知西王竟已然向这个不可测度的国度大明俯首称臣,大惊之下连忙亲率手下官员前来拜见天朝上使,表示愿为大明藩属之意,以免郑偏袒西王,给自己带来灭顶之灾。

  数日之后,郑和在宝船之上设宴款待二王,再次重申自己奉皇帝陛下旨意,意在交好海外诸国,麾下虽有两万水师之众,却无意盘剥小国之意,只为提防海路之上盗贼猖獗,并殷殷嘱托二王早日息兵止戈。

  东西二王厮杀日久,早恨不得生吞了对方,此时碍于郑和水师威势,却不得不故作唯唯诺诺之态,答允下来。说起海盗之事,两人却不约而同。面露惊恐之色,向郑和说起了一支在海上烧杀抢掠过往船只,向西洋诸国勒索财帛,女子,无恶不作,让各国谈虎色变的海盗船队。

  原来在元末战乱之时,广东一户陈姓家族居家逃亡海外。二十余年前,这个家族中一个名为陈祖义的彪悍青年聚众为盗,驾舟纵横大洋,四处劫掠过往船只。后在三佛齐的渤林邦国国王麻那者巫里手下做了大将。国王病死之后,陈祖义收拢数股海盗,打造大小船只上百,麾下有亡命之徒上万,更加肆无忌惮。诸国畏之如虎,多有国主畏惧其凶焰滔天,甘愿臣服,朝其纳贡称臣。

  “杀人越货的盗匪之流,居然也妄自称王?此獠恶贯满盈,昔年被我大明太祖皇帝陛下谕旨悬赏五十万两白银捉拿,若是此番出海有幸,本官倒要会一会这位纵横四海的陈大当家。”郑和冷冷说道。

  南京,紫禁城奉天殿之上,永乐皇帝朱棣扫视肃立两侧的文武百官,缓缓说道:“朕这数日思虑再三,决意允准兀良哈,福余,泰宁三卫首领所请,允许三卫部族之众进入大宁地界,撤走大宁驻军,你等以为如何?”原来数日之前,臣服于明朝的三卫首领遣人来到南京,以朱棣当年允诺三卫若是出兵帮助自己靖难,便割让大宁给三族人马驻扎为由,要求皇帝陛下实现诺言。

  “陛下,此三卫首领,昔日乃是纳哈楚部将,后见宋国公兵势雄强,不得已降顺。他日未必不会重起异心。大宁乃先皇谕旨,命宋国公筑城而建,乃兵家要地,岂可让与他们?”宁王朱权听闻朱棣竟有意割让大宁给三卫,略微思忖后便即出列反对。他口中所说的大宁,便是昔日洪武皇帝命他率军驻守的封地,不论是昔日宋国公冯胜出兵辽东,迫降北元太尉纳哈楚的金山之役,亦或是凉国公蓝玉率军出击漠北的捕鱼儿海之战,都曾在此驻军,可见大宁此地对于目下的大明来说,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价值。

  工部尚书出列奏道:“目下工部领二十万民夫疏浚运河,他日还要在北京建城以作迁都,不宜轻启边衅,陛下以大宁赐予三卫,正可安抚其心,以利于北方安定。”

  “我强彼则恭顺,我弱彼必来袭,尚书大人岂不知匈奴,突厥,辽国,蒙古之祸?关键在于我等是否拥有强大兵力震慑,而不在于割地示好。以本王所见,此时我大明兵力雄强,便是不予理睬,他们也未必便有那个胆子妄动刀兵。”朱权虽知迁都之事重大,还是忍不住出言驳斥。

  朱棣眼见朱权一副浑然不惧一战的模样,不由脸色一沉,呵斥道:“迁都北京乃父皇昔日欲为而不可得,便是因为此举非数年可以功成。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朱权你何故如此顽固,不顾大局?”眼见朱权还要聒噪不休,霍然起身拂袖冷冷说道:“朕意已决,不必多言。”

  朱权眼见朱棣决意如此,只得叹息之下悻悻作罢。

  夜色之中,宁王府内书房,朱权低头注视着一副详细描绘的北疆地图,眼见朱棣降旨割让的大宁位于辽东,蓟州,宣府弓形防线的中心,一旦失去此地后,不但使得北疆防线的作用大为削弱,更为重要的还是一旦盘踞辽东的三族有了不臣之心,那大明出兵讨br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