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章 最初构成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张晓辰看到电脑上记载土卫澳密度较低,这表明其可能是由冰和少量约20的岩石成分构成。

  不同于大部分的卫星,土卫澳整体外形并非球形或椭球形,它的赤道部分凸出,而两极地区凹陷同时其赤道地区独特的山脊高度惊人,甚至在远处观测都能发现这种地形改变了这颗卫星的形状。这些特征使得土卫八看起来更像核桃形的。

  土卫八曾经遭受过猛烈的陨石轰击,卡西尼号在其暗面发现了数个大规模的陨石坑,其中至少有5个直径超过了350公里。土卫八最大的陨石坑是特吉斯陨石坑urgis,直径达580公里,它的坑缘十分陡峭,其中的部分山崖高达15公里。

  17世纪时,卡西尼发现他只能在土星的西侧观测到土卫八,而从来无法在东侧观测到这颗卫星。他准确的推断出土卫八是围绕土星公转的同步自转卫星,同时它的一面要比另一面暗得多。后来这个推断被更大型的望远镜所证实。

  土卫八两个半球亮度的差别是巨大的。其同轨道方向的一面较暗反照率为0305,略带红棕色另一面的大部分则较为明亮反照率为0506,接近土卫二。所以逆轨道方向一面的星等达到了102等而同轨道方向一面的星等大约为119等超出了17世纪最好的望远镜的可辨别范围。

  土卫澳这种明暗表面类似于道教中的太极图以及网球的表面。其暗面被命名为卡西尼区,明面被命名为隆塞斯瓦列斯区。

  构成暗面的最初表面物质被认为可能来自于土卫八之外,而如今其表面物质则是由较温暖地区冰升华之后残留的粗屑构成,其中包含着类似于在原始陨石和彗星表面所发现的有机物。从地球上进行的观测表明土卫八上含有较丰富的碳元素,其间可能存在如氰化氢聚合物之类的氰基化合物。

  2007年9月10日,卡西尼号从距离1640公里处飞掠过土卫八,发现该卫星的明暗两面都遭受了猛烈的轰击。它还发现构成卡西尼区和隆塞斯瓦列斯区之间过渡区域的分散的明暗色块面积很,甚至于卡西尼号所拍照片的最高的30米分辨率。

  土卫八上的低洼地形都为暗色物质所填充,陨石坑的隆起坑坡上则覆盖着亮色物质。从卡西尼号的雷达成像图和很的流星即能在覆盖层之下的冰层中形成撞击坑的状况推断,这层覆盖物质很薄,在某些地区只有数十厘米厚。

  美国航空航局的科学家们相信暗色物质是土卫八表面冰体升华之后残留下来的粗屑,并由于暴露在阳光中而进一步变黑。

  土卫澳自转周期长达79个地球日等同于其公转周期,是土星卫星系统中自转周期最长的,因此它可能拥有土星卫星系统中最高的向日面温度和最低的背日面温度在阴暗的卡西尼区的近赤道地区,暗色物质的吸热作用将会造成其日间温度达到128开尔文度,而明亮的隆塞斯瓦列斯区的平均温度则为113开尔文度。

  温度的差别意味着卡西尼区的冰体更容易升华,并最终在隆塞斯瓦列斯区重新凝结,特别是在温度最低的极地地区。从地质时间尺度上考虑,这种作用将会进一步使卡西尼区变暗,使隆塞斯瓦列斯区和极地地区更亮。

  卡西尼区暴露的冰体的逐渐损耗推动了一个热量正反馈过程的形成,最终导致明暗emsp; 美国航空航局的科学家们相信暗色物质是土卫八表面冰体升华之后残留下来的粗屑,并由于暴露在阳光中而进一步变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