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认知自身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张晓辰逐渐记起之前学到过的1963年卡达谢夫开始研究类星体102等,并第一个提出为外星智能搜寻地外文明分类的建议。在这项工作中,他提出了一些想法,也许可以重新认识数百万或数十亿个地球外甚至银河外文明,他创建了卡达谢夫宇宙文明分类法,以及文明的类型。在搜寻地外文明方面,俄罗斯早于美国就提出一些类似的方案。在苏联的其他着名专家还有弗塞沃洛德和史克劳夫斯基卡达谢夫的导师。

  在银河系中,存在着多少个具有文明的星球呢?1960年,加利福尼亚大学的文学家弗兰克德雷克提出寻找外星文明可能的方法,是这样的一个公式:peli。

  这个公式看起来有点庞杂,它以一连串可能性的乘积来计算我们银河系中可能存在多少个文明社会。

  代表我们银河系内一年之间新诞生的恒星数。宇宙空间是由超新星爆发飞散的碎平均每30年发生一次和形成宇宙的大爆炸的副产品氢气构成。渐渐地,受重力和新的超新星爆发冲击力的影响,这些物质集中于一个地方,慢慢聚积,最后变成一个恒星。这个过程不断重复。

  p指这样形成的新恒星,平均拥有多少行星的数值。恒星当中,有称为二重星、三重星的,拥有两三个一样大的太阳,互相交替包围。有人认为这种情况下无法形成行星。但是在我们太阳系里,不是有木星和土星这样的巨大行星吗?这可以视为三重星,同时二重星、三重星有可能有行星。但是,恒星通常有几颗行星,这一点无法确定。

  e表示在这些行星中,具备有生命发生、进化条件的几率。要使生命产生,就必须有很多液态水。但是,如果行星离恒星太远,水就会冻结成冰太近则会变成水蒸气。为了使生命进化,又必须拥有岩古构成的陆地。如果行星体积过大,就无法拥有这些条件。此外,还要有大气,行星有可能因重力不足而飘走,失去大气层。而且,自转周期太长的话,不仅昼夜温差太大,强风的不断吹袭,也使生命很难产生。

  l表示在满足这些条件的行星中,实际上有生命存在、进化演变的比例。进化必须具有,这是极其复杂、巨大的化合物所产生的遗传方法,这个形成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i表示形成生命进化到智慧的几率。细菌、树木、草是无法进化成具有智能的生物。它们没有脑神经系统,也没有成长到一定大所必备的脊椎。拥有神经系统和脊椎的最原始的动物是鱼。

  而鱼如果总是待在水里,一定无法进化成智慧生物。首先鱼要变成有四只脚,可以在陆地上走路,然后爬树,再学会用手指抓取东西,还要进化到直立行走。这样,脚和手分工,再经过一段漫长的时间,就拥有充足的智慧了。但是,过程并不一定这样顺利。有生物存在的行星相当多,但如果只有细菌、植物、贝类这些生物,那么就难产生智慧生物。

  表示,智慧生物能够与外界进行联系的比例。现在地球主要以电波为星际间通讯方式,但在南美亚马逊流域深处,在新大的化合物所产生的遗传方法,这个形成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