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量天尺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悟空号上的几个人里其实只有华瑾比较清楚相比那些粒子,张晓辰对恒星的兴趣显然要高一些,连续一个星期他都没有生出厌烦的情绪来。

  其中,物理变星,按变光的物理机制,主要分为脉动变星和爆发变星两类。脉动变星的变光原因是:恒星在经过漫长的主星序阶段以后,自身的大气层发生周期性的或非周期性的膨胀和收缩,从而引起脉动性的光度变化。

  理论计算表明脉动周期与恒星密度的平方根成反比。因此那些重复周期为几百乃至几千的晚型不规则变星、半规则变星和长周期变星都是体积巨大而密度很的晚型巨星或超巨星周期约在150之间的经典造父变星和周期约在,00515之间的琴座型变星,又叫星团变星,是两种最重要的脉动变星。

  观测表明,前者的绝对星等随周期增长而变,因而可以通过精确测定它们的变光周期来推求它们自身以及它们所在的恒星集团的距离,所以造父变星又有宇宙中的“灯塔”或“量尺”之称。琴座型变星也有量尺的作用。

  爆发变星按爆发规模可分为超新星、新星、矮新星、类新星和耀星等几类。超新星的亮度会在很短期间内增大数亿倍,然后在数月到一、二年内变得非常暗弱。暂时多数人认为这是恒星演化到晚期的现象。

  超新星的外部壳层以每秒钟数千乃至上万公里的速度向外膨胀,形成一个逐渐扩大而稀薄的星云内部则因极度压缩而形成密度非常大的中子星之类的体。

  最着名的银河超新星是中国宋代公元1054年在金牛座发现的“关客星”。其次便是脉冲星。一般认为,脉冲星就是快速自转的中子星。

  新星在可见光波段的光度在几内会突然增强大约9个星等或更多,然后在若干年内逐渐恢复原状。1975年8月在鹅座发现的新星是迄今已知的光变幅度最大的一颗。光谱观测表明,新星的气壳以每秒5002,000公里的速度向外膨胀。

  一般认为,新星爆发只是壳层的爆发,质量损失仅占总质量的千分之一左右,因此不足以使恒星发生质变。有些爆发变星会再次作相当规模的爆发,称为再发新星。

  矮新星和类新星变星的光度变化情况与新星类似,但变幅仅为26个星等,发亮周期也短得多。它们多是双星中的子星之一,因而不少饶看法倾向于,这一类变星的爆发是由双星中某种物质的吸积过程引起的。

  耀星是一些光度在数秒到数分钟间突然增亮而又很快回复原状的一些很不规则的快变星。它们被认为是一些低温的主序前星。

  还有一种北冕座型变星,它们的光度与新星相反,会很快地突然变暗几个星等,然后慢慢上升到原来的亮度。观测表明,它们是一些含碳量丰富的恒星。大气中的碳尘埃粒子突然大量增加,致使它们的光度突然变暗,因而也有人把它们叫作碳爆变星。

  随着观测技术的发展和观测波段的扩大,还发现了射电波段有变化的射电变星和射线辐射流量变化的射线变星等。

星变星的光度变化情况与新星类似,但变幅仅为26个星等,发亮周期也短得多。它们多是双星中的子星之一,因而不少饶看法倾向于,这一类变星的爆发是由双星中某种物质的吸积过程引起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