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那个女孩儿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19世纪后半期,随着世界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帝国主义更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1883年和1894年,先后爆发了中法战争和中日甲午战争。中法新约的签订,使法国进一步打开了中国西南的门户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马关条约签订后,各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展开了资本输出的激烈竞争,还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族危机空前加深。

  甲午中日战争后,由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和发展资本主义,掀起维新变法运动。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封建顽固守旧势力发动政变,使维新变法归于失败。这场维新运动史称戊戌变法。

  19世纪末,在华北地区爆发义和团运动。这一运动粉碎鳞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加速了它的灭亡。1900年夏,英、俄、日、法、德、美、意、奥八国联军侵略中国。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八国及比利时、荷兰、西班牙等11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这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1894年,孙中山创立了中国资产阶级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19世纪末,辛亥革命元老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渊、丘逢甲等人开风气之先,排除顽固守旧势力的干扰,成功引入西学,创办新式学校,将平民教育纳入满清朝廷的视野。

  清政府迫于形势压力,不得不对教育进行革新,于1905年末颁布新学制,废除科举制,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新式学堂。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的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得到了短暂的发展。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随着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反对封建军阀的统治,新文化运动应运而生了。1915年,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

  “民主”和“科学”是新文化运动提出的口号。新文化运动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宣传十月革命,在中国第一次举起了社会主义的大旗,从而使新文化运动有了新的发展。

  巴黎和会拒绝了中国代表的正义要求,激起中国人民强烈义愤。1919年的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6月初,运动发展成以工人阶级为主力的全国规模的群众爱国运动,并取得了初步胜利。五四运动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五四运动既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又开创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这些的发展,就连莫莎这个见过无数文明的见多识广的人也惊奇不已。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