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小雨遇险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张晓辰在这中间发现了一个很奇特的事情,那就是白垩纪绝灭事件:

  6500万年前,恐龙从陆地上消失了,海洋和空中的许多其他类型的动物也消失了,包括巨型海生爬行动物和会飞的爬行动物。

  科学家提出许多种理论来解释恐龙的灭绝。较为流行的结论是:一颗巨大的行星撞击了墨西哥湾。这次撞击产生的巨大海啸横扫地球,并引发多处大火。烟尘遮蔽日,使空变暗,并阻挡阳光,使地球变冷。火山爆发也可能产生同样的结果。许多动物无法适应气变化。但是,鸟类、哺乳动物、鳄鱼以及许多其他动物幸存下来。

  这一假的证据还来自于在世界各地发现的6500万年前的沉积物中存在的一种氨基酸。这种氨基酸含有大量的铱元素,大量地存在于某些体里,在地球上却根本不应该存在。这层富含铱元素的地层在北美洲、欧洲和澳大利亚的许多地区都被先后发现,在我国西藏的冈巴地区几年前也发现了这层含铱层。

  有的科学家认为,这次爆炸使所有恐龙都灭绝了。但是也有一些科学家认为,只有70的恐龙在当时灭绝,其它的一些恐龙种类则勉强地躲过了劫难,可是在随后的几百万年里又逐渐绝灭了。

  这后一种法并不是没有道理,因为在6500万年前的这次事件以后形成的地层里,仍有一些恐龙骨骼被发现。例如,美国新墨西哥洲6000万年前上下的地层中就曾经发现了恐龙的残骸。在阿拉斯加新生代的冻土带里,也发现过三角龙的化石。

  这些现象似乎明,在这次行星撞击地球引起的大爆炸以后,仍然有一些恐龙挣扎着生活了几百万年的时间,最后才因为不适应新的气候和新的环境而最终相继灭绝。

  接着出现的是哺乳动物的时代:

  第三纪eriaryperi始于距今6500万年,延至距今约180万年。第三纪的重要生物类别是被子植物、哺乳动物、鸟类、真骨鱼类、双壳类、腹足类、有孔虫等,这与中生代的生物界面貌迥异,标志着“现代生物时代”的来临。

  第三纪时被子植物极度繁盛。除松柏类尚占重要地位外其余的裸子植物均趋衰退。蕨类植物也大大减少且分布多限于温暖地区。第三纪的植物有明显的分区现象,地层中还有许多微体水生藻类化石。

  脊椎动物的变化主要表现在爬行动物的衰亡,哺乳类、鸟类和真骨鱼类取而代之,兴起且高度繁盛。第三纪的早期,仍生活着古老、原始的哺乳动物到了中期,现代哺乳动物的祖先先后出现,逐渐代替了古老、原始的哺乳动物第三纪晚期,现代哺乳动物群逐渐形成,更是偶蹄类和长鼻类繁盛的时期。尤其马的进化很快。

  中生代末,海生无脊椎动物有明显的兴衰现象。盛极一时的菊石类完全绝灭,箭石类极度衰退,而双壳类、腹足类、有孔虫、六射珊瑚、海胆、苔藓虫等则进一步繁盛。第三纪出现的有孔虫分布广泛、进化迅速,对于海相第三系的划分与对比很有意义。

  此外,它们的生态分带已应用于确定沉积盆地水深的变化。原生动物中的放射虫在第三纪也十分繁盛,在深海研究中占有突出地位。双壳类在第三纪有很大发展,腹足类在第三纪进入极盛期。

&ems;脊椎动物的变化主要表现在爬行动物的衰亡,哺乳类、鸟类和真骨鱼类取而代之,兴起且高度繁盛。第三纪的早期,仍生活着古老、原始的哺乳动物到了中期,现代哺乳动物的祖先先后出现,逐渐代替了古老、原始的哺乳动物第三纪晚期,现代哺乳动物群逐渐形成,更是偶蹄类和长鼻类繁盛的时期。尤其马的进化很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