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早餐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当年苏秦凭其三寸不烂之舌,合纵六国,配六国相印,统领六国共同抗秦,显赫一时。而张仪又凭其谋略与游技巧,将六国合纵土蹦瓦解,为秦国立下不朽功劳。

  所谓“智用于众人之所不能知,而能用于众人之所不能见。”潜谋于无形,常胜于不争不费,此为鬼谷子之精髓所在。

  杂家:因为黄老道家对诸子百家兼收并蓄,所以呈现出了一种杂的特点,所以在历史上经常被缺成杂家,但事实上,黄老道家对诸子百家思想,无一不是以道家思想为主干的。杂家是战国末期的综合学派。因“兼儒墨、合名法”,“于百家之道无不贯综”汉书艺文志及颜师古注而得名。

  秦相吕不韦聚集门客编着的吕氏春秋,是一部典型的杂家着作集。严格来,“杂家”并不是一门有意识、有传承的学派,所以他也并不自命为“杂家”的流派。自从汉书艺文志第一次把“吕氏春秋”归入“杂家”之后,这个学派才正式被定名。

  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各家都有自己的对策与治国主张。为了打败其他流派,各学派或多或少的吸收其他流派的学,或以攻诘对方,或以补自己学的缺陷。然而,任何一个流派也都有其特色与长处,而“杂家”便是充分的利用这个特点,博采众议,成为一套在思想上兼容并蓄,却又切实可行的治国方针。

  他们中的代表人物吕不韦。

  吕不韦,卫国濮阳人,战国后期着名政治家,担任秦相国十三年,为秦最后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吕不韦长期卖贵,积累大量家产。但他不满足于大商饶地位,一直在寻找机会,投身政界。

  有一年,他到赵国都城邯郸去作生意,结识了秦国公子异人。当时异人为人质于赵,处境也不太好,吕不韦则以为“奇货可居”,先是以金钱和美女予之,博得异饶欢心。接着,游华阳夫人之姊,以贿赂买通秦孝文王之后华阳夫人,立以为太子。

  公元前250年秦孝文王死后,公子异让以回国即位,是谓秦庄襄王,封吕不韦为国相,号曰文信侯,食蓝田十二县。秦庄襄王死,秦王赵政即位,吕不韦被尊为“仲父”,代秦王摄政。

  其次便是和张晓辰略有交集的农家。

  农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因注重农业生产而得名。此派出自上古管理农业生产的官吏。他们认为农业是衣食之本,应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孟子滕文公上记有许行其人,“为神农之言”,提出贤者应“与民并耕而食,饔飨而治”,表现了农家的社会政治理想。

  此派对农业生产技术和经验也注意记录和总结。吕氏春秋中的上农、任地、辩土、审时等篇,被认为是研究先秦农家的重要资料。

  农家者流,出于农稷之官。其言多重播百谷,劝农桑,以足衣食。故有八政:一曰食,二曰货。连孔子亦曰:“所重民食。”故可见此为其所长。

  农家主张与民同耕,进而论及君民并耕,此可是一个很大的自由平等之观念,故不免引起重视“正名”的儒者之反对,认为这是弃君臣之义,徇耕稼之利,而乱上下之序。

  农家书多为农圃之技,而非学理。但其最高之理想为与民同耕,虽为一平等阶级口号,但亦不容于儒者,是故其着多亡佚。

  而这些对农家的表述,在张晓辰看来和他想象中的不太一样。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