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寻踪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搜寻地外文明是一项严肃的科学研究,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得到答案?或许是明,或许是1万年。既然地球上的生命能够从无生命的物质中产生出来,那么在宇宙中的其他地方也有可能发生类似的故事。

  德雷克提出过一个计算银河系明数量的着名公式,即德雷克公式。这个公式中包含一个重要的因子,即一个文明能够维持的时间。作为一个物种,能不能安全的度过掌握危险技术的最初阶段,例如,人类能否不被自身创造出来的核武器毁灭?从而变得理性,这至关重要。不同的人对于文明延续的时间有不同的看法,乐观的让出的结论是银河系中有1000万个文明,而悲观者的数字是不超过1个。

  历史上关于这个话题很多人都有过自己的见解:

  寻找太阳系以外的行星系,这是探索地外文明的又一个方向。卡尔萨根

  地外文明的探索不仅是宇宙探索的一部分,同时对人类的进化和科技的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周海中

  在宇宙中探查各种频谱的信号,希望发现地外文明有意或无意的广播。这样一个项目的成功概率是难以确定的。塞思肖斯塔克

  近年来搜寻地外文明计划的资金越来越难筹集,随着经济衰湍持续,我们不得不将预计发现地外文明的时间表向后推迟。弗兰克德雷克

  除此之外,最让张晓辰惊讶的就是区别于黑洞的白洞:

  白洞是一个强引力源,其外部引力性质均与黑洞相同,白洞可以把它周围的物质吸积到边界上形成物质层。白洞理论主要可用来解释一些高能体现象。

  白洞是宇宙中的喷射源,可以向外部区域提供物质和能量,但不能吸收外部区域的任何物质和辐射,所以白洞是一个只发射、不吸收的特殊宇宙体,与黑洞正好相反。

  广义相对论所预言的一种性质正好与黑洞相反的特殊体。白洞目前还仅是一种理论模型,但尚未被观测所证实。

  按照白洞理论,白洞和黑洞相似,也有一个封闭的边界。聚集在白洞内的物质,只可以经边界向外运动,而不能反向运动。因此这种体外面的物质不能进入。

  根据白洞理论,有人认为类星体的核心可能是一个白洞。当白洞内超密态物质向外喷射时,就会同它周围的物质发生猛烈的碰撞,从而释放出巨大能量。由此推断,有些射线、宇宙线、射电爆发、射电双源等现象,可能会与白洞的这种效应有关。白洞的力是排斥力与黑洞的吸引力相反的力。

  由于白洞周围具有很强的引力场,它把附近的尘埃、气体和辐射吸引到边界上来,产生很高的加速度,从而与从白洞内高速向外喷射的物质微粒相碰撞,产生巨大的能量辐射。射线、宇宙射线、射电爆发及双射电源等高能现象,都可看成是白洞与其周围吸积物质相互作用的结果。用白洞模型解释宇宙背景射线和射线的来源,也得到了与观测结果相近的能谱。

  白洞内膨胀物质所发出的辐射具有紫移特征,尤其在最初膨胀阶段,这种紫移表现得特别明显。对于白洞的起源,一种看法认为,白洞内的超密物质由引力塌缩形成黑洞时获得,它们经过某种内部的矛盾运动,转变成膨胀状态,而又从中心奇点向外抛射出来;比较流行的看法认为,白洞来源于整个宇宙的大爆炸。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