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师伯传音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1980年代,出现了一大批支持暗物质存在的新观测数据,包括观测背景星系团时的引力透镜效应,星系和星团中炽热气体的温度分布,以及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各向异性等。暗物质存在这一理论已逐渐被文学和宇宙学界广泛认可。

  根据已有的观测数据综合分析,暗物质的主要成分不应该是目前已知的任何微观基本粒子。当今的粒子物理学正在通过各种手段努力探索暗物质粒子属性。

  尽管暗物质尚未被直接探测到,但已经有大量证据表明其大量存在于宇宙中,例如,星系旋转曲线与弥散速度分布:

  星系旋转曲线描述了漩涡星系中可见体的环绕速度和其距离星系中心距离的关系。根据对漩涡星系中可见体质量分布的观测以及万有引力定律的计算,靠外围的体绕星系中心旋转的运动速度应当比靠中心的体更慢。

  然而对大量漩涡星系旋转曲线的测量表明,外围体的运行速度与内部体近乎相同,远高于预期。

  这暗示着这些星系中存在着质量巨大的不可见的物质。结合位力定理,可以通过星系中可见体的弥散速度分布计算出星系中的物质分布。

  这种方法同样适用于测量椭圆星系和球状星团的物质分布。结果表明,除个别以外,大部分星系和星团的物质分布都与观测到的可见物质的分布不符,可见物质的质量仅占星系和星团总质量的较部分。

  在宇宙尺度上,通过对宇宙中微波背景辐射,各向异性的精细观测,可以确定出宇宙中暗物质的总量。目前的观测表明宇宙总能量的268由暗物质贡献,构成体和星际气体的常规物质只占49,其余683为推动宇宙加速膨胀的暗能量。

  大型计算机对宇宙演化的体引力模拟显示,无碰撞的低速暗物质粒子在引力作用下逐步聚集成团,这一过程能形成我们今看到的大尺度结构。这些结构的暗物质分布具备普适的质量分布。低速运动的暗物质有利于大尺度结构的形成。而高速运动的粒子趋向于抹平结构。因此不支持中微子作为主要的暗物质粒子候选者。

  暗物质的存在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同,然而目前对暗物质属性了解很少。目前已知的暗物质属性仅仅包括有限的几个方面:

  1、暗物质参与引力相互作用,所以应该是有质量的,但单个暗物质粒子的质量大还不能确定

  2、暗物质应是高度稳定的,由于在宇宙结构形成的不同阶段都存在暗物质的证据,暗物质应该在宇宙年龄百亿年的时间尺度上是稳定的

  3、暗物质基本不参与电磁相互作用,暗物质与光子的相互作用必须非常弱,以至于暗物质基本不发光暗物质也基本不参与强相互作用,否则原初核合成的过程将会受到扰动,轻元素丰度将发生改变,将导致与当前的观测结果不一致。

  4、通过计算机模拟宇宙大尺度结构形成得知,暗物质的运动速度应该是远低于光速,即“冷暗物质”,否则我们的宇宙无法在引力作用下形成目前观测到的大尺度结构;

  综合这些基本属性,张晓辰已经对暗物质有了个初步了解,这时候时间已经过去了半时。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