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六章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但程昶道:“臣明白殿下的意思。臣这几日在府中养病,听闻日前塞北蛮敌异动,殿下已派忠勇侯前去平乱;前日臣在延福宫犯疾症,亦是殿下及时派太医前来诊治。”

  “臣二十年来闲散度日,原本无心政事,卷入朝局非我所愿,殿下仁君风范,登基后,朝堂必然有一番新气象。臣如今能卸下负累,将大权归还明主,实乃臣之心愿,还望殿下成全。”

  程昶不是一个会置自己安危于不顾的人,他愿意归权,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田泽初掌大权,本来孱弱,却愿意在这个时候,将原本可以助自己稳坐帝位的忠勇军派去塞北抵御蛮敌,何尝不是先让了一步。

  所以程昶才愿在面见昭元帝的时候,做下赌注,让翊卫司来救自己。

  大概即便彼此心思澄澈,攀上权力之巅后,也要相互试探了才能真正信任吧。

  程昶想,便到今日为止,足够了。

  他归权,不单单是为了云浠,为了父亲母亲。

  诚如陵王与昭元帝所说,如果他握着权柄争下去,虽然能保自己平安,底下朝臣其心各异,终究会有流血的一日。

  他不愿流血,亦不愿如陵王方芙兰之流,到了最后凡心入魔,牵连无辜之人。

  他不是菩萨,也不是妖。

  他就是一个凡人,这一路行来,挣扎过,绝望过,但他就为拿回自己的一份公道,多的他不要。

  田泽注视着程昶,片刻,慢慢颔首:“好,既然这是堂兄所愿,本宫便应了堂兄。本宫——”

  “今日在此立诺,从今往后,本宫的朝堂,必然清正明法,坦荡如砥,不袒护贼人,不愧对忠良,不妄断因果。”

  不让这二十多年来,从明隐寺里,他的第一声啼哭起,所有错位的是非,被摒弃的善恶,所有的辜负与错付,挣扎与堕落重现。

  一切由他起,便由他而终吧。

  程昶从金銮殿出来,天际晴得一丝浮云也无。

  他本来是打算立刻去西山营的,贺月南所说“三个黄昏”总让他不能安心,他不知道第三个黄昏过后会发生什么,所以想着先去见云浠一面,奈何今日刚交了权,御史台那边还有要务要处理。

  程昶思来想去,唤来一名禁卫,吩咐道:“你去西山营寻云麾将军,请她沿着官道往绥宫来。”

  他处理完事务便去与她碰头。

  禁卫应了声“是”,匆匆走了。

  陵王的通敌案与谋反案是大案,其中又囊括许多小案,近日三司为审这些案子,各处都是一片忙乱,卷宗堆积得到处都是,成日都有证人、要犯,到部衙来接受审讯。

  程昶刚到御史台,便见两名衙差押解着一个身着道袍的人去往囚牢。

  这个道袍人一边喊着“冤枉”,一边惶恐四顾。

  程昶看他一眼,隐约觉得眼熟,却想不起究竟在哪里见过,于是唤来一名小吏过问。

  小吏道:“此人是原中书侍郎单文轩单大人请的道人,据说占卦极准,单大人十分信他。陵王起兵的时候,单大人曾找这道人给陵王占卦,这道人便说陵王此行会遇到厉鬼,血煞,大凶。”

  “单大人还交代说,这道人一直称,两年多前,世子殿下您落水也是陵王害的,陵王因此招来厉鬼,这才缠得他至死不休。”

  “大理寺的计大人与刑部的刘大人都认为这道人一派胡言,不愿审了,所以把他打发来御史台的囚室里关着。”

  程昶听了这话,却是微微一愣。

  他没有去计较这道人口中的“厉鬼”是不是指自己,只觉得奇怪,这么一个道人,他为何会觉得眼熟——他来大绥至今,从不曾跟道人打交道。

  程昶这么想,便这么问了:“这个道人,我怎么像是见过的?”

  小吏听了这话,也是纳罕,正好公堂里有一名御史在查此案,听了程昶的话,过来回禀道:“世子殿下或许曾在白云寺见过他。”

  “白云寺?”

  “是,白云寺,观音殿。那里的平安符很灵。这道人只是目下穿着道袍罢了,从前却是白云寺观音殿的僧人,专为人开光平安符,到底是信佛还是信道的,恐怕他自己都不知道,反正他说他信的是天道。后来世子殿下在白云寺失踪,那观音殿也被官府查封了,这道人这才离开白云寺,从此跟着单文轩单大人。”

  御史这么一说,程昶便想起来了。

  是了,他第一次堕崖前,曾在白云寺的观音殿里为云浠求了一枚平安符,他堕崖后,这枚平安符也随他回了二十一世纪。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