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尘埃落定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所以,达成和平协议,这只是外交官所能做到的一个初步的条件,这个条约能否被遵守,能否真的贯彻执行下去,得看国家的政治经济实力,以及国家的执政者就是皇帝王公大臣,他们的想法有没有改变。

  第二天,按照中宫宣布的时间,慕之丘带着三名副使到了赵国的朝门之外等候。

  到了上朝时间之后,文武大臣纷纷鱼贯而入,进入了朝堂,开始议事。

  赵王石虎,稳稳地的坐在龙椅之上,文武大臣都坐齐了之后,中宫又开始了,他每天例行的话语:“各位爱卿,有本早奏,无本退朝!”

  这时,常英站了出来说道:“嗯,我有本奏!”

  “呈上来!”石虎说到。

  中宫从常英的手里接过了奏折,用托盘端着送到了石虎的面前。

  石虎伸手,接过拆开看了起来。

  常英双膝跪地说道:“臣常英启奏,晋赵两国自年中相互作战以来,打了月余,耗费了大量的军力、人力、物力、财力。

  现今,双方已经初步达成了签订和平条约,以现有控制地域作为边境的条件,并且为了签订条约,晋国已经派了强大的使团来我赵国进行谈判。

  上次,由于我们提出了一些新的条件,所以和约未能如期签订。

  老臣建议,赵国与晋国签订和平条约,不再增加其他的条件,这样好处有三:

  第一个好处,就是使我们的士兵能够得到很好的休息,不再连续作战,有利于我们军事力量的恢复和发展。

  第二个好处,有利于我们国家进行休养生息,有利于经济发展,双方停止作战,可以将更多的钱用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劝课农桑这些事情上。

  第三个好处,和晋国签订了条约,避免我们两面作战。因为,我们已经答应了燕国,和他们共同出兵来对付鲜卑段氏。

  一旦我们履行诺言,那么我们就要在北方作战。

  而如果我们在北方作战的同时,与南方再不搞好关系,那么我们可能就面临着南线北线同时作战的尴尬局面,不利于我们的军事上取得胜利。

  基于以上三条理由,我建议与晋国签订和平条约。

  稳定了南方的战线,然后集中精力在北方取得突破,和燕国联合起来,将鲜卑段氏,彻底消灭掉,得到他们的土地和人口壮大,增强我们自己的实力,这是当务之急!”

  石虎看了看手中的奏折,望了望殿下的群臣,问道:“各位爱卿有么看法?”

  朝中的大臣,不论是文臣还是武将,实际上对赵国的统治都有着比较清醒的认识。

  当初,赵国之所以能够建立并且存活下来,靠的是少数民族的勇猛善战,也同时利用了汉人、南方各民族及中原各族之间的矛盾,石虎充当了一个调和者的角色,将各方势力团结了起来,所以才会出现了比较强大的赵国,统一了中原地区这个盛大的局面。

  但是,统一了中原之后,再向南方和其他西方北方扩张过程中却遇到了层层的阻力。

  司马睿政权渡过长江之后,调整了策略,得到了南方豪强大族的支持,而且,江南地区自古粮多人多,历来比较富庶,经济实力强大,再加上有长江天险,北方的军队对河网稻田地较陌生,水军相对比较弱一些。

  所以才会造成的偏安一隅,双方谁也无法吃掉对方的局面。”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