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加钱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徐杨和张晓颖以及唐潇等人面面相觑。

  对哦,还可以这样搞。

  之前确实把事儿想的太复杂了。

  主要是从来没有接触过相关业务,完全不知道还能这样。

  说起来,这就是见识不足的局限性了。

  很多对别人来说可能是尝试性的东西,在他们这些没有见识过的人眼里,却很陌生。

  没人指点的话,就只能抹黑瞎搞。

  风险也就高了许多。

  就说这次,没有刘晓松的提醒,他们还真有可能会傻乎乎的跑国外去真开一家传媒公司。

  当然,开自己的公司自己采访、出版的新闻,和转载的新闻肯定不一样。

  转载来的新闻,是什么就是什么,他们都不能修改,受限比较严重。

  如果是自己制作的新闻内容,就没这方面的顾虑了,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调整,甚至可以自主选择相关采访目标,自己撰写采访内容。

  但两者之间,工作量和难度差了不止一个等级。

  徐杨要的也只是引流,并不是真的想搞什么国外媒体。

  所以,刘晓松那一款更合适。

  花费不多。

  节省人工。

  减少相关手续和流程。

  只要雇几个靠谱的翻译,再联络到国外的相关传媒单位获得授权,随时可以开工。

  当然,获取授权的事儿比较麻烦,要一家一家媒体进行联系。

  在联系之前,还要对那些媒体进行挑选和斟酌。

  国外有些媒体,对国内的人和事充满了偏见,涉及到国内的新闻内容,只是扭曲事实已经算好的了,好多都是凭空捏造的,根本没法看。

  那样的媒体,自然不能用。

  但调查这些媒体的倾向,也确实不容易。

  或者说,在国外的众多媒体中,对国内没有偏见的,本就极少。

  他们能做的就是尽可能挑选那些相对温和的,以及比较少报道国内新闻的一些媒体,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上避免可能随之而来的种种麻烦。

  另外,转载新闻这个事儿还涉及到著作权这块,有些内容可以不经授权直接转载,但有些则又不同。

  比如说一些时事新闻。

  任何一家媒体都可以使用。

  但如果有对时事新闻进行编辑或者修改,那就又需要授权。

  所以,真要做起来,依然挺麻烦。

  必须有专业人士去做。

  徐杨只能问刘晓松:“老刘,你有相关人脉吗?”

  刘晓松摇头:“我只是大致了解一些,但真没媒体这块的熟人。”

  “老张呢?”

  “我也没。”

  这时,存在感不强的唐潇弱弱举手:“我一同学在英给兰留学,要不,打听打听?”

  “可以,”徐杨点头:“不管事儿成不成,公司会支付一比咨询费,要是能帮忙居中联络甚至直接把这事儿给搞定,该给的劳务费一分也不会少,嗯,你就这么跟你同学说,咱们做生意,从来都是亲兄弟明算账。”

  唐潇连忙点头。

  徐杨也松了一口气,再喝水,“还有其他事儿?”

  刘晓松举手:“老板,都说你是美工天才,咳咳,给播放器做个设计呗?”

 &em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