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国赛开幕!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第一个物理知识不够完全没法做,第二个还能通过网络收集资料,想办法转化成数学问题解决。

  王晓东看向陆舟,“要不选题?”

  陆舟摇了摇头:“选题。”

  “题?”王晓东皱眉,“你没问题吗?”

  “大学物理的话,我已经学完了,航天物理虽然看似复杂,其实归根结底也不过是前三章的内容,”停顿了片刻,陆舟扫了旁边那队一眼,继续说,“而且,你看光是这个机房里,选题的人就已经够多了。”

  题是分开评选的,在题这么吓人的情况下,题势必会有很多人选。这时候就该拿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把独木桥留给千军万马,潇洒地走自己的阳关大道!

  当然,这也是陆舟在心里对题有把握的情况下,才做出的选择。

  王晓东面无表情地点了点头,自然也明白陆舟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那行,建模就交给你了。”

  “包在我身上。”

  眼神交流,两个学霸已经达成共识。

  林雨湘一脸懵逼地看着两个已经达成共识的队友,不由弱弱地问:“那个……有什么我能帮上忙的地方吗?”

  王晓东露出一个他自认为很温柔的笑容说,刚准备帅气地来一句“交给我就行了”,然而还没等他在那张面瘫脸上酝酿出感情,正埋头在4纸上笔算草稿的陆舟,便头也不抬,毫不客气地说道:“带饭,送水,拜托你了。”

  建模、编程、论文都不缺人了,就缺个跑腿的了。

  别以为躺赢就是那么好躺的,不让这家伙干点活儿,陆舟心里不平衡。

  王晓东:“……”

  林雨湘倒也没怨言,很有干劲地点头:“嗯嗯,包在我身上了!”

  数学建模和论文写作由一个人完成的好处就是,很多需要两个人进行交流才能完成的工作,可以由一个人完成,不存在队友配合默契和表达理解能力之类的问题。

  同时,在建模论文一把抓的情况下,作为队长的陆舟可以准确地对负责编程这一环节的王晓东下达命令。

  如此一来,队员之间几乎不会产生意见分歧!

  越过题干信息,问题一共有三个:

  1确定着陆准备轨道近月点和远月点的位置,以及嫦娥三号相应速度的大小与方向。

  2确定嫦娥三号的着陆轨道和在6个阶段的最优控制策略。

  3对于你们设计的着陆轨道和控制策略做相应的误差分析和敏感性分析。

  “摘要部分是对全文的总结,这一部分可以放于整篇文章都写完后完成。重点是问题重述之后的问题分析,涉及到整个建模的全部思路,整篇论文的灵魂就在这里。”咬着圆珠笔,陆舟手指敲打键盘,将论文的大纲编写出来,然后开始根据先前笔算的草稿,开始给他的论文定义最关键的灵魂。

  问题一,为了得到着陆准备准备轨道近月点和远月点的位置,以及嫦娥三号相应速度的大小与方向,首先运用力学知识结合已知条件进行计算。利用极限思维,将嫦娥三号主减速阶段的运动分割成无限个匀变速直线运动。利用ab软件设计程序,对主减速阶段进行迭代运算……

  问题二,为了确保嫦娥三号的着陆轨道和在6个阶段的最优控制策略,必须以燃料消耗最小为目标,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运用问题一得到的参数,利用ab软件识别数字高程图中障碍物的算法,实现对障碍物的识别和着陆点的定位,并通过建立模型模拟最优着陆轨道……

  分析问题二中设计的着陆轨道控制策略的误差,首先要尽可能列举出所有可能导致误差产生的因素,对其进行分析……

  进入状态的陆舟,全身心高度集中在了眼前的课题上。

  当完成了对问题分析的瞬间,他只觉得自己的大脑无比清醒,甚至于对整个论文的行文思路已经在脑海中形成了一个大致的框架。

  剩下的工作,便是将这份大纲,翻译成数学的语言……

  对于大多数队伍而言,论文一般是放在建模和编程完成之后,但对于陆舟来说,两者却是可以同步进行的!

  这将成为他们队伍的最大优势!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