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 邺城事(二)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黄大夫说的是,懿觉得主公的安排很好,毕竟懿粗来乍到。”

  “二位说的是,子桓失言了。”曹丕很快认怂,你以为他真的是‘失言’?不,他在收买人心,虽然有些稚嫩,但是也不难看出有了帝王心思。

  “仲达身为丞相府长史,有很多事情会最先了解,还望仲达多多关照了。”现在作为同一个阵营的人,黄襄当然要团结好所有人,让曹丕看到自己的本事。

  那么以后不管其他人多厉害,自己依然是曹丕心目中最重要的那个。

  “不敢,黄大夫可是主公眼中的红人,懿刚来,还需要黄大夫支持。”

  “好说好说,大家都是同僚。”

  曹丕看着诸位和谐美满的样子,心中很满意,这些人,就是他的班底了。

  “对了,听说我那四弟想把诗会搞成一种常态?”曹丕看着吴质,这消息是吴质带来的。

  “回二公子,是有这么个事儿。”

  “诸位觉得如何?”曹丕很有自知之明。

  黄襄自然是沉默不语,他作为‘老人’,总要给这些新来的表现机会,否则容易让曹丕对他不满意,打压新人。

  “咳,良觉得,这只是小事,良虽然到邺城才七八日的时间,但是对四公子多少有些了解,说实在的,四公子确实有大才,然而,还是有些理想化。”蒯良的话很委婉,不过在座的都听得懂。

  “那子柔先生以为,子桓该如何应对?”

  “无他,孝顺耳。”

  其实就是说,真的比才华,你肯定是比不过曹植的,而且说实在的,你现在的势力也是有了,不能够再继续增加,否则曹老大会有意见的,他还没死呢。

  “不过,这样下去也不太好,貌似父亲有意在今年秋闺举行第一次考举,老四那边…”曹丕停住了,不外乎就是害怕曹植那边的人参加考举之后做了官,形成一股庞大的势力,到时候难以制衡了。

  “二公子不必多心,考举制可是吾推出来的,这东西吾很了解。”黄襄说话了。

  “仲礼何意?”

  “那些平民们,有几个人读得起私塾?据我所知,国朝现在可没几个私塾,也就是说,到时候参加考举得,大部分还是世家子弟,这些人,四公子不见得能拉过去。”黄襄成足在胸的语气让曹丕很高兴。

  “仲礼说的是,最近在尚书台,子桓听说谯县那边有石人出现。”曹丕似笑非笑的说了个不确定的消息。

  呵呵,看来很多人坐不住了,想要曹老大更进一步,而且说实话,占据大半个国朝疆域的曹老大确实有那个资格。

  先如此,除了荆州、扬州、交州以及部分益州之外,其他的冀、并、青、幽、兖、徐、豫、凉、司隶都是曹老大的,虽然凉州只有一半,还有一半在阎行手里。

  但是同样的,益州的汉中郡和巴郡在曹老大手里,扬州的庐江郡也在曹老大手里,要不是长江,刘备和孙权根本挡不住曹老大的铁骑。

  所以,曹老大的进位已成必然。

  曹丕这是告诉大家,你们该行动了,别让其他人抢先了。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