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八十九章 诗会(三)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子建这是在考验二哥了,你明知道二哥本事稀疏平常,就不必献丑了吧。”反正曹丕看开了,黄襄说的对,自己这半吊子水平,那真的是拍马都赶不上曹植的,还不如认怂,这没什么不好,说不定还能流传出什么‘兄友弟恭’的话出去,这对自己的人设是个很好的帮助。

  “二哥何必谦虚…”

  “为兄没谦虚,仲礼你说是吧。”不就是祸水东引么?我曹丕也会。

  黄襄:“……”

  “二公子的才能还是有的,当然了,四公子的聪慧那可是天下人公认的,我看我就不掺合这事儿了。”黄襄这话就太假了。

  曹植是聪慧,也不至于聪慧到‘天下人’都知道的地步,起码河北的袁氏兄弟就不知道,人家相互之间斗得正欢呢。

  曹植骄傲的看了一眼曹丕,像一只骄傲的小公鸡,小孩子始终是小孩子啊。

  黄襄默默的看着曹氏兄弟,还有杨修,黄襄又用阴暗的眼神看了一眼正在和王氏、张氏的士子交流的中间人物,哼哼,这傻子活不久了,自己也没必要对付他,否则容易引起司隶世家的反弹,这事儿还是交给曹老大以后去做吧。

  话说,自家也有必要把某些东西‘制作’出来了,比如说-酒。

  要想发展更大的势力,拉拢更多的人,仅仅靠感情是不可靠的,还要有‘利益’,比如有人喜欢名声,有人喜欢权利,有人喜欢钱,有人喜欢美人……等等,但是这些东西都是需要钱的,不是你一张嘴就能有的,目下最赚钱的项目不外乎就是吃,所以民以食为天,士族们很聪明的。

  所以可以看到基本上整个兖州的粮食都控制在颍川世家的手上,你看当初曹老大到处发动战争,都是颍川士族在支撑着他,作为回报,曹老大招募了左右的颍川士族。

  最后感觉不对劲,碰巧黄襄那个时候跳了出来,曹老大干脆的一想,引入了荆襄士族对抗颍川士族,这事儿双方都明白,所以黄襄和荀彧两人很配合曹老大,总是互相坑,当然了,是暗地里下坑,能够让人看出来,但是又不那么明显。

  当然曹老大肯定不是傻子,所以曹老大决定引进更多的士族,不过曹老大也想到了可能会尾掉不大,正好黄襄暗示程昱提出了‘求贤令’。

  这些都是次要的,话说回来,能赚钱的除了吃,就是-酒,是的,这个时候的酒基本上就像米酒一样,度数低的很,否则你以为唐朝的李白等诗人书生之类的经常拿觥来喝酒,要知道有很多酒是不可避免的,比如长辈的,官员的,老师的等等,要真是几十度以上的高度酒,那基本上可以喝死一堆人。

  所以,制酒是个很好的路子,另外就是,黄襄也不懂别的法子啊,比如玻璃啥的。相对来说,酒还是比较简单的。

  “仲礼先生何不作一首诗赋?怎么也在那里独自思索?难不成是觉得诸位所做之东西太过一般?”杨修的话把沉寂在思绪中的黄襄拉了回来。

  “黄某自认的士族,不过曹老大也想到了可能会尾掉不大,正好黄襄暗示程昱提出了‘求贤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