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施政纲领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满清之积重难返,由此可见一斑矣。

  本书~.首发:塔读*小@说-APP&——免<费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暨南军政府主张“法无禁止皆可为”,解开了千百年来加上商人头上的枷锁,意义极为重大。

  邹文清是南宁富商,精明强干,自然明白这其中的意义。倒是有个旧官僚,不免有些疑惑,问道:

  “华夏历来崇尚节俭,重农抑商。如果军政府鼓励工商业,会不会造成富人益富、穷人益穷,从而加剧社会动荡?”

  对于这种论调,杨烜十分不屑,反驳道:“华夏之所以重农抑商,是因为历朝历代都竭力维持小农经济。在这种小农经济下,国家治理成本最低,社会活力最小,最有利于维护皇权。

  “究其根本,实施重农抑商,纯粹是中央王朝无能,以一己之私,废天下之公。同样的,崇尚节俭,也是因为中央王朝无能,无力发展经济,民间穷困,朝廷亦无钱。

  “在英、法、美等外国,拥有财富并不可耻,却能赢得社会的尊敬。外国政府鼓励百姓赚钱,鼓励百姓花钱消费。你们也许感到不可思议,这却是不争的事实。”

  军政府鼓励民间致富,比“法无禁止皆可为”更能震撼人心。

  其实,世上又哪有不爱财的人呢?在座的议员,不管是旧官僚还是缙绅,哪个不曾想方设法搞钱?正所谓“一年清知府,十年雪花银”,即便是李孟群这种血气方刚的年轻官员也不能免俗。

  只不过,在华夏传统小农经济下,商品经济始终未能壮大。社会财富生成的模式较为单一,主要靠农业收成,效率极其低下。

  有个旧官僚名叫夏炎,是南宁本地人。他原是个礼部京官,因年老回到南宁老家,担任南宁府学官,在本地颇有清望。

  原文来自于塔&读~&

  满清官员任职有回避制度,不得在家乡、本省任职。但有一个例外,官员可在家乡担任学官。学官主管教育,是个名副其实的清水衙门。

  夏炎对教育问题特感兴趣,问道:“大元帅,军政府主张大兴教育,不知该从何处着手?”

  对此,杨烜早有准备,答道:“教育乃百年大计,也将是军政府的一项重点工作。大兴教育,我们主要从两处着手。

  “第一,实施完全免费的初级义务教育。所谓义务教育,乃是强制教育,学制六年,面向七岁至十二岁的幼童。所有适龄儿童都要无条件入学,父母无故不送幼童入学者,军政府将对其额外加税。

  “军政府将筹集经费,普遍在村一级建立公学,实施初级义务教育。学校不收学费、不收教材课本费,并额外提供一顿免费午餐。

  “初级义务教育是塑造青少年价值观的重要一环。各级公学将使用统一的教材,在宣教部指导下开展教学活动。在初级义务教育阶段,军政府禁止私人办学。

  “第二,实施不完全免费的中高级教育。学生在初级公学毕业时,南宁、太平两府会组织统一考试。优秀者可免费升入中级教育,称为中学,学制三年。学生若成绩不佳,亦可支付学费,升入中学。

  “军政府将在乡镇一级建立中学。与初级公学一样,军政府严禁私人开办中学。
<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