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四章 槐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结束河滩地取水口的选址,一行人乘牛车沿着即将成为河渠的线路,向新村方向行驶。

  凛冽的寒风失去了寒度,似春风拂面,轻轻按摩汶上这几人涨红的面孔。他们个个热血沸腾,从丹田处喷发出来的热气,畅通无阻,通过经络散发到身体各个器官。人人似回到少年时代,激情澎湃动力四射,子骞给他们画的宏伟蓝图,又加上邑实力有效的证明,没有谁会怀疑蓝图会实现不了。富裕的生活现在对他们来,成了垂手可得的前景。

  另外一辆牛车上,不知道是谁大声唱起类似于歌曲的调,歌声激情洋溢,山东大汉的粗犷豪放展现的淋漓尽致。周书灿似懂非懂的听着方言味极浓的调,猜半也没有猜出来他唱的什么词?

  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他一个听惯了普通话的人,能神奇的听懂闵家邑人的话,已经是得益于闵子骞原身的功劳。现在来到相隔百里之外的汶上,能全部听懂当地人的话,那是不可能的,所有的只能靠猜了。

  子库也是有点激动,拿着毛笔低头在地图上认真的画着河渠的线路,不时的还和虞叔低语,标注一下虞叔报告给他的比较明显的标志物。

  周书灿也不时的瞟一眼地图,想纠正又强忍住。这种粗糙的不能再粗糙的地图,估计也只有画图的人,才能明白哪里是哪里了。

  牛车欢快的继续向前,甩下一路明显的车辙印。虞叔突然想到一个问题,感觉很严重,急不可待的问周书灿:“子骞,我们挖渠是从汶水河边开始挖吗?砖窑建在河边的话,会不会离新村太远了?”

  牛车里三人都看向虞叔,不明白他这话是从何起?

  周书灿否认道:“不是的,砖窑建在新村东边,不能建在新村里,太影响环境。现在东边的地暂时不开发,用来烧砖最好。”

  虞叔继续问:“那……那做砖坯的水怎么搞?没水土也捏不成砖了。”

  “呵呵呵……”周书灿哭笑不得,大拇指从眉心拨了下两撇眉,无力的解释:“季祖没有参加昨夜的会,所以不清楚安排。河渠是从新村向汶水河边挖的,做砖坯需要的水是井水,会在新村里挖一口井,也是为了防备新村建成后环村河水被人投毒。新村这么大面积,肯定要建不止一口井,目前我们的能力有限,先挖一口井用着吧。”

  虞叔又闹了一个大红脸,今日已经不止一次红莲了,突然感觉无所谓了,谁又在子骞面前没有被过呢?包括子库在内,还不是常常抱怨子骞话太难听嘛。轻轻的叹一口气,自己劝慰自己,年龄大受得挫折多,饶脸皮厚些也没什么了。

  新村工地上热火朝,没有彩旗飘飘没有锣鼓喧更没一望无际的人海。汶上闵家一百来号人,寒酸的不能再好寒酸的男女老少,不惧严寒冬日不惧旷野里的危险,连统一的指挥都没有,全体都有自觉的全力挖着泥土。

  他们全身洋溢着幸福的味道,各个抡圆了膀子不惜力气,不管是步履轻盈还是蹒跚,都是那样的坚定,与他们的面孔一样,连步伐也散发着笑意。带动荒野里的野花野草,以及四处散落的枯黄落叶,跟随他们共同谱写一曲梦想成真的乐章。

  望着幸福着、欢乐着、憧憬着、冬日流淌着汗水的干活人,周书灿仿佛又回到了年初邑里的时候。那些跟随闵家的邑民,当时并没有坚定的信念,甚至不知道明能不能过上好日子,可是他们和眼前这些人一样无惧,坚定的跟随闵家的脚步,依靠吃苦耐劳的精神,熬过了春那个饥荒时刻。

  周书灿突然有点后怕,如果春受灾了,或者夏受灾了,即便是不大的灾情,对于闵家当时的情况来,都会是灭顶之灾。那时是真的没有粮食了,不可想象的在五黄六月还要忍受饥饿……还好还好,都熬过去了,他不敢再想下去,他再也不要过那种日子!

  槐俨然成了新村的总指挥,梦想砖瓦房的人们在他的指挥下,按照设计的环村河挖土,一上午的时间,竟然挖出了十来米的距离,令人惊叹体都有自觉的全力挖着泥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