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纸墨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宋长是闵父旁系的仲父,周书灿喊他为祖,他的年龄比闵父还一些。不到三十岁的年龄,大概有近180厘米的身高,比其他人明显高很多,面孔白皙,一副风流倜傥玉树临风的公子哥形象。

  周书灿感觉宋长的形象还差一点什么,想了半才想起来,差一把纸扇。影视剧里风度翩翩的公子,不都是拿着一把纸扇充斯文嘛……等等,纸扇……纸,周书灿一拍大腿,他怎么把这么重要的事情忘记了,树皮、麻头及敝布、鱼网啊都可以造纸啊,他怎么把造纸术忘记了。

  “邱,邱……”

  周书灿扔下宋长,跑出去喊刚刚离开邑庙的邱,懊恼自己怎么把这么重要的事情忘记了。

  这主要是他两个月前就已经开始使用纸,其实不能算是纸,更应该成为蚕丝膜。是继母用蚕茧抽丝织绸,剩下的恶茧、病茧等,用漂絮法制取的丝绵。

  漂絮完毕,篾席上会遗留一些残絮。当漂絮的次数多了,篾席上的残絮便积成一层纤维薄片,经晾干之后剥离下来,可用于书写。这种漂絮的副产物数量不多,在古书上称它为赫蹏或方絮。其实这也表明了中国古代造纸术的起源同丝絮有着渊源关系。

  有纸就要到墨,在人工制墨发明之前,一般利用然墨或半然墨来做为书写材料。墨的发明大约要晚于笔。史前的彩陶纹饰、商周的甲骨文、竹木简牍、缣帛书画等到处留下了原始用墨的遗痕。

  文献记载,古代的墨刑黥面、墨绳木工所用、墨龟占卜也均曾用墨。中国考古发掘出来公元前14世纪的骨器和石器上已有墨迹,还从湖北云梦县发掘出来战国时代的墨块。

  庄子中影舔笔和墨”句,明在春秋战国时代,已经开始用毛笔和墨水了。

  闵家的墨块是闵父从阳关用珍珠换的,非常的昂贵,因此,周书灿才能做出来木工用的墨斗。对,没有墨,墨斗就是没用的,墨绳是麻绳,需要墨的浸泡,才能迸出来木工需要的直线。

  宋长被周书灿扔在邑庙,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尴尬的不得了。这位本家的侄孙把他喊过来没有侄这个称呼,根据现代称呼填入,见面打招呼之后,一句话都没有就跑了,这算是怎么回事?可是,他不敢就这样走了,他又不是瞎子,现在闵家所有人都知道,这位公比主公话还管用,可他又不甘心就这样被晾着,迟疑到底怎么办?

  宋长犹豫不定期间,周书灿和邱折返回来。看到大院里还站着的宋长,周书灿突然想起来是他把宋长喊过来的,他却把宋长丢下自己跑了,多么的不礼貌啊,好歹宋长是他的长辈。

  “仲祖,您坐,您坐,对不住啊,都怪我一时心急,没来的及让人招待您,抱歉抱歉哈。”

  周书灿之所以叫宋长为“仲祖”,是他喊不出来“二大爷”。伯仲叔季,仲是老二的意思,宋长是他爷爷辈的人,可不就是该喊宋长为“二大爷”嘛。可这春秋时代,哪里有什么二大爷的称呼,他又不想直接喊宋长为“祖”,干脆直接在祖前面加上“仲”,也算是他的独家称呼。

  宋长无奈的坐下来,邱有眼色的端上子,现在闵家所有人都知道,这位公比主公话还管用,可他又不甘心就这样被晾着,迟疑到底怎么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