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天工开物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尽管周书灿知道此般非彼班,还是忍不住翌日再次来到木工场。

  一名身高有一米六左右的年轻妇人,唯唯诺诺的冲邱点头哈腰,邱一句,她点一次头,同时再哈一次腰。

  周书灿远远的从头饰上辨别出来这是一名女子,她和邑中的其他女子一样,用麻布做头巾,把整个脑袋包起来。而男饶头发是梳成鬏,用麻绳捆绑在头顶的。

  二人看到周书灿,恭敬的站立迎接。

  周书灿望着眼前的女子,和云近似的面孔,面黄肌瘦一副营养不良的样子,区别就是云的眼神明亮,女子的眼神灰暗。她双手在身体两侧,不安的握紧松开握紧松开,和其他人一样的短褐和筒子裤。

  这个形象的妇人,和周书灿心目中高大上的鲁鼻祖,完全就不一样嘛,差别也太远了,真的不是一个人啊。掩饰不住失望的问:“你是般?”

  般先弯腰,随后用带着献媚的语调:“是,公,我是般。”

  周书灿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再拖延时间,命令邱:“你去拿套木工工具给她,给我搬一把椅子,我坐着看她做车轮。”

  “是,公。”

  邱按照周书灿的吩咐,很快布置好作业场。

  每个大工都有自己的专有工作台长条凳,长条凳上根据木工的操作习惯,安装有刨木头需要的设施洞和木插,至于这个洞和木插叫什么,周书灿就不知道了,这种古代的东西,他没有详细图。

  他所知道的古代百科全书就是工开物,但是里面有如何制造木器家具,没有木匠的工具台是什么样子。

  有关于工开物,他的导师很多次感叹这本书的命运,是一本命运很悲惨的百科全书,就像是很多文饶命运,墙里开花墙外香。在自己家里,没人会欣赏你,而你的学术成果,却被外人津津乐道。

  工开物初刊于1637年明崇祯十年,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着作,有人也称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着作,作者是明朝科学家宋应星。

  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作者在书中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

  宋应星在任江西省分宜县教谕期间,将他平时所调查研究的农业和手工业方面的技术整理成书,在崇祯十年由其朋友涂绍煃资助出版。

  工开物大约17世纪末年,传到了日本。日本学术界对它的引用一直没有间断过,早在1771年就出版了一个汉籍和刻本,之后又刻印了多种版本。

  19世纪30年代,有人把它摘译成了法文之后,不同文版的摘译本便在欧洲流行开来,对欧洲的社会生产和科学研究都产生过许多重要的影响。

  如1837年时,法国汉学家儒莲把授时通考的“蚕桑篇”,工开物乃服的蚕桑部分译成了法文,并以蚕桑辑要的书名刊载出去,马上就轰动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