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鄟国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鄟国,是春秋时期的一个诸侯国,位于今山东省郯城县沭河以东部分、临沭县石门乡部分和江苏省东海县温泉镇的部分村庄。

  鄟国非常弱,所以很少有史料提及这个国家。但谷梁传记载,鲁成公于在位的第六年前585年灭掉了鄟国:“成公六年二月辛巳,立武宫。立者,不宜立也。取鄟。鄟,国也。卫孙良夫帅师侵宋。”

  鄟国,或许是沭水边上的原始社会时期的古鄟部落,夏商之际成为国。靠近古郯国,它在西周初期是一个独立的诸侯国,后来成为了鲁国的附庸。到了春秋中期则被鲁国完全侵占,成为了它的鄟邑。原因这个地方在沭水边,土地肥沃,庄稼旺盛,水草丰美,牛羊成群。

  春秋时代是大国并国,强国吞弱国的时期。强大的鲁国对它的邻居鄟国,早就觑觎已久。于是在鲁昭公九年,就开始下手了,没费任何的吹灰之力,很容易的就一举攻破了鄟国。

  虽然地方很富庶,但是人稀兵少的鄟国,面对强势如狼似虎的鲁国,鄟君也只有望洋兴叹、绝望无助的份,任凭鲁军肆意蹂躏掠夺和侵占都城了。没有一支可供保卫国家政权的强大军队,遭受灭亡是最终的命运。

  根据以上记载,鄟的确是一个无足轻重的末等国,春秋公羊传注疏就:言它是国,还没有人提及过它是一个“国家”。若再言它是一个城邑,还没有文献记载。真是难为人!因为它在邾国、鲁国的东南部之间,又貌是“邾娄之邑”,实则是鲁国的“附庸”。

  在鄟国灭国,成为鲁国鄟邑的七十年后,也就是昭公二十有六年前516年,秋,鲁昭公还在鄟陵,与齐侯、莒子、邾子、杞伯,进行了一次会盟。

  此称作鄟陵,再也不单独称之为“鄟”,已经言证鄟成为鲁国的城邑了。恰如齐国称本为“薛国”的其边邑“薛陵”一般。

  ……

  北方的春来的特别晚,周书灿还没有感觉出来,闵父便开始组织人进行春耕了。闵父使用的是鲁历,周书灿并不是太懂鲁历,这方面他只从他老师处知道夏历,还有战国之后慢慢才有的春节。

  鲁国是一个国,鲁历的实施范围也很。但鲁历却能被汉书等史籍记载为古六历,主要原因是因孔子根据鲁国的历史资料,将鲁隐公元年周平王四十九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周敬王三十九年的历史修成了一部史书,这部史书名蕉春秋,它按年、月、日记载史事,是儒家重要的经典。因是编年记载鲁国历史,所以鲁历也得以重视。

  鲁历与黄帝历、颛顼历、夏历、殷历、周历合称古六历。原历法规则已轶失,现只能从一些古籍上了解到大致内容:它是阴阳合历,在鲁僖公五年公元前656年之前采用建丑之月为正相当于今汉历农历12月,其后则改从建子之法,即以冬至之月为正月相当于今汉历农历11月。

  春秋时期其他国家是使用夏历的,夏历又称农历。与黄帝历、颛顼历、殷历、周历、鲁历合称古六历。传是夏代创立的历法,原历法规则已轶失,现只从一些古籍上了解一些内容。

  夏历以月球绕行地球一周为一月,即以朔望月作为确定历月的基础,一个月叫做“朔望月”。每月初一为朔日,十五为望日,“朔望月”是月相盈亏的平均周期。夏历除了反映月相盈亏外,还反映了潮汐现象。

  农历岁首定在何时,历史上不尽相同:夏代以正月为岁首夏历,殷商、周、秦分别将十二月、十一月、十月定为岁首。汉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启用太初历,仍依夏代之规。后来除4次累计不到30年有过短期改动外,至今一直都沿用正月为岁首。岁首的第一便是以后的春节。

 &ems上了解到大致内容:它是阴阳合历,在鲁僖公五年公元前656年之前采用建丑之月为正相当于今汉历农历12月,其后则改从建子之法,即以冬至之月为正月相当于今汉历农历11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