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朝三暮四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邱在远离邑的西边盖砖窑,这是周书灿的意思,冬刮北风夏刮南风,窑厂烧煤影响空气质量,还是远离邑比较好,省的脏兮兮的,整个邑都跟着受污染。

  邱比周书灿想象中还能干,他还是按照营地的模式把工人分为三班,只是因为都是女人和老弱病残的缘故,缩短了做工时间,分为早中晚三班,没有夜班。夜间不能像营地那样点燃煤火,背来的煤成本那么高,哪能像在营地一样随便用。也不能点火把,闵家的豆油是要炸豆腐的,可舍不得用来照明。

  邱已经完全领会周书灿用饶底线,不能让邑民和奴隶连续做工,必须保证他们足够的睡眠。他也正是利用这一点,把三班做工人员安排到极致,即黎明开始做工,中午休息,傍晚再做工。第二换另一拨人,这样还是最大化的利用劳动力,只是让工人以为他们干活少了。

  周书灿看穿邱的心思,想起成语“朝三暮四”。唉,他也只能任由邱这样在安排上耍心思,不然劳动力不够,谁来做工呢?

  朝三暮四出自庄周庄子齐物论:“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

  列子列御寇黄帝篇则对这则故事进行了详细地扩写,宋国有一个养猕猴的人,因为养的猕猴太多而家财匮乏,于是养猕猴的人就打算限制猕猴的食物。他对猴子,早上给三个橡子,晚上给四个橡子,猴子大怒,直到他早上四个晚上三个,猴子才欢喜。

  在周书灿的提议下,闵父让槐参与开珍珠,但是只能负责切开河蚌,周书灿负责摸珍珠,又找来两名体弱的女性老年奴隶,负责清理河蚌肉。这样闵父从厨房开珍珠场所解放了,他可以有空去视察河滩地的工作。闵父还是疑心河滩地有人发现珍珠的事。

  监工闵父走了,周书灿依靠着柴火灶懒散的斜躺着休息。柴火灶现在烧的是煤,厨房不能跟营地比较吧,至少比室外暖和多了。

  槐心疼的:“公,主公太严厉了,怎么能让你也这样干活呢?”

  为了区分闵父和周书灿的“公”,周书灿让槐和邱喊闵父为“主公”,他为“公”。主公是和家臣对应的,周书灿让他们称闵父为“主公”,并不违背春秋礼制,只是把这个称呼稍稍提前了一些。但是却不能称他为“公子”,春秋时代,只有诸侯的孩子才能被称为“公子”“女公子”,闵父之子是没有资格被称为“公子”的。

  周书灿呵斥槐:“槐,不可以这样背后我父。你这样的话让别人听见,会被认为是挑拨我父子关系的话。传到我父耳朵里,会成为离间我父子感情的把柄,如果我父追究下来,他惩罚你,我也保不住你。你是我的人,一定要记住丝毫不要做出来,伤害我父子感情的事。”

  “是,公。”

  周书灿不想让槐看到他打开河蚌取珍珠,支开槐:“你去把这些河蚌肉,拿去了区分闵父和周书灿的“公”,周书灿让槐和邱喊闵父为“主公”,他为“公”。主公是和家臣对应的,周书灿让他们称闵父为“主公”,并不违背春秋礼制,只是把这个称呼稍稍提前了一些。但是却不能称他为“公子”,春秋时代,只有诸侯的孩子才能被称为“公子”“女公子”,闵父之子是没有资格被称为“公子”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