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石灰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邱建造的瓦窑三才建好,主要是这时候没有水泥,也没有白石灰,石头相互之间没有粘合剂,不管建造什么,全都仅仅是靠石头和泥巴垒起来的。泥巴里会加一些杂草,连麻都没有加进去。邱垒的瓦窑,还是周书灿让邱把麻绳剁了,才加进去。

  周书灿再次感谢他学了先秦史专业,能知道没有水泥时代建房是用石灰和麻增加粘合的,那种传城墙里加米汤的,是后世南方才有的。

  在邱建瓦窑期间,周书灿不得不让制衡,利用陶炉再生产出来一些生铁工具。有了工具挖土,才能加快制做砖坯的速度。

  古代建筑砌墙:烧成的青砖,在平面磨石上磨平,再顺着砖的长度,当中再磨一条指宽的浅槽,长度不要太接近两头。浸水备用。大铁锅放入生石灰,加水,开锅后搅匀,沉淀后倒入事先挖好的土坑郑多次反复,坑里的石灰浆满后,放上两,水渗到地下,石灰浆成了石灰膏。

  弄出来放入一大容器中,再加适量的水,搅成稠糊状。砌砖时在底层带上一溜石灰稠糊,简称灰浆,瞬间把备好的砖放在需要的地方,要稳,准,放好后不要再动,横向砖与砖之间也要带上一薄层灰浆。按规定依法次砌之,这叫青砖对缝。

  古代长城的砌砖就是这样的工艺,城墙也是。城门的拱项也是这工艺。叫拔楦其坚固,持久度要比水泥还好。

  长城或其它建筑的夯土层,是黄土,适量加些沙子,加上一定比例的石灰粉,用黄米汤兑水,加在一起搅拌均匀,不能太湿,稍潮即可,铺一层,夯实再铺一层,再夯实直至达到要求。这样的建筑,比水泥结实耐久。砌石头是沙子,石灰,和成泥,不能太稀。

  周书灿的任务里,又新增加一份烧石灰的项目。山里俱是宝,不用去找,抬头在山崖上就能看到裸露的山石,烧了就是石灰。他记得书中记载:公元前7世纪开始使用石灰。那就是在春秋时期,其他地方已经有生产石灰了,及时闵家这边没有,他现在烧石灰,也一点也不违反历史常识。

  石灰是用石灰石、白云石、白垩、贝壳等碳酸钙含量高的产物,经9001100煅烧而成。是人类最早应用的胶凝材料,在土木工程中应用范围很广。在我国还可用在医药方面。为此,古代流传下以石灰为题材的诗词,千古吟颂。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希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有了铁制工具,尽管是生铁的铁锤铁斧铁锨铁镐,也比石制工具强。闵家邑民各个信心百倍,干劲十足,当然,这也和吃饱饭有一定关系。现在他们更加对周书灿信服,也渐渐有了臣服的意愿,从内心感觉他们是“公”子的人。

  此“公”子非彼“公子”,闵家闵父还有爵位,可以被称为“公”,但是闵父的儿子,不能被称为“公子”,只能是“公”的儿子。先秦时代的“公子”,是指诸侯之子,不是人人都能被称为“公子”。“公子”是特制诸侯的儿子,女儿亦称女公子。

  仪礼丧服:“诸侯之子称公子。”   千锤万凿出深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