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做豆腐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周书灿根本没有时间去想闵家到底在什么位置,闵父的“阳关”,绝不是“西出阳关”的阳关,鲁国哪里来的阳关呢?“关”必定是关卡之类的地方,这种地方大多数是交通要道,或者两国边境地区。这“阳关”按照闵父的意思应该不太远,那闵家现在哪里?难道他的推测错了?

  容不得周书灿多想,他吃完烙饼就被闵家人催促做豆腐。这都怪他给闵家人画了一个大烧饼,他描述的像房子一样大的粮食垛,成了他的罪过。

  闵父自从吃了烙饼,确信无疑豆腐比烙饼好吃,且真的能发家致富。闵家现在是败落之家,如果再不振心话,这最后一点的封邑之地都保不住,他不能让祖宗的封邑在他手里被鲁侯收回。

  吃饱肚子却是是需要运动,干活也是运动,周书灿一点点的摇石磨磨豆浆,闵父嫌他手脚慢,抢过去石磨摇臂自己摇。

  “父,我们的豆子太少了,等这次豆腐卖的钱,要买来更多的大豆,用邑庙的石磨,可以做很多的豆腐,那样才可以挣大钱。这个磨做的豆腐不够卖的,还有要买一头驴拉磨。”

  闵父边磨豆浆边问:“驴是什么?”

  周书灿暗叫不好,他怎么又忘记了此时内陆没驴,驴是汉代从新疆那边过来的,赶紧改口:“父,是和牛相近的牲口。等父在集市上看到,可以买回来拉磨,不过现在可以用我家的牛拉磨了。”

  闵父慢慢道:“是该再买一头牛了,一头牛又拉磨又出门牛太累了。那个大石磨太重了,我自己推时间久了都吃力。”

  周书灿想到邑庙的石磨上面是石磙不是磨盘,这个也要改进一下。接着:“父,等您有空了把邑庙的石磨拉到我们家,这样方便做豆腐。不过上面的石磙只适合磨面,磨豆浆需要两层磨盘的石磨,这样豆浆会出的更多。”

  闵父犹豫下,“那就再做一个石磨好了,搬动石磨需要太多的人,还不如重新让人再做一个,我们挨着山,做石磨方便的。”

  继母担心的问:“又买牛又做石磨需要好多的法化,我们家的法化够不够?”

  “法化”,周书灿闻言大惊,他刚刚一直在犯错误,把货币成钱。导师明明过的,齐国的货币桨法化”。闵子骞继母“法化”,难道鲁国的钱也叫这个?可是他没记住鲁国的货币叫什么,怎么办?现在也没地方问啊。

  周书灿一时焦急万分,闵父以为他担心钱,安慰道:“子骞莫要担心,我家虽然已经败落,可买这些的法化还是有的。”

  “不是,父,我是想我家该养殖家畜,这样也好有肉吃。”

  闵父闻言叹气道:“是该再养一些,如果不是第一场雪太大,我家的家畜也不会都冻死。哎,本来闵家人口就不多,这次又去世好十几口人,等到开春是要好好的规划规划,不能再这样没落下去了,不然邑就会被收走了。”

  “邑被收走”?周书灿品味闵父的话,看来这村落确实是闵氏家族的分封邑地。邑是城市的意思,邑内所有的一切归封邑的人。邑外之地桨野”,原则上是属于鲁侯,但是如果紧挨邑的山林,还是会被封邑的人霸占的。

  只不过闵家这叫什么,怎么办?现在也没地方问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