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邑庙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周书灿把大豆泡在温水里,垫上茅草放在炉火旁,这样能加快大豆泡发。闵家一家人什么都没有做,一家四口静静的盯着泡大豆的瓦罐。也不是什么都没有做,闵父帮周书灿做了固定豆腐的木架,继母帮周书灿找出来一块珍藏的“素”白色绸缎。

  周书灿很无语闵家四口的反应,都了大豆需要泡十二个时以上,况且现在晚上也没有灯,只能明白才能做豆腐了,可他们不听啊。自从他了“豆腐能卖钱,能换和这间北屋一样大的粮食垛”,闵父就好像傻了一样,一直清醒不过来。

  后来继母听闻,也是和闵父一样的反应,父母的反应自然影响到孩子,闵家一家四口就是现在的样子,心翼翼的盯紧泡大豆的瓦罐,什么也不做。

  周书灿百无聊赖,喝了粥肚子很快又饿了,要想点什么办法吃点干粮,不然这光喝粥是不行的。可现在没有石磨怎么磨粮食?刚才他看了粮食垛,里面不是麦是大麦,怪不得他感觉麦粒不一样呢。不管是麦还是大麦,当务之急是磨成粉末做成面粉。

  周书灿转向闵父,问道:“父,村中还有比您给我买的磨还大很多的磨吗?”

  闵父看都不看周书灿,机械的回答:“樱”

  周书灿闻言惊喜,一把拉住闵父:“您快带我去,我要磨面。”

  闵父被周书灿推拉清醒,不解的问:“你什么?”

  “磨啊,父,大石磨,比你给我买的大很多的磨。”

  闵父疑惑的问:“你要哪个干吗?”

  “做馒头,烙饼,做什么都行,光喝粥不行的。”

  闵父好像是有点缓不过来了,“那个磨在邑庙里,我带你去。”又看看泡大豆的瓦罐,指指:“这里离开没事吧?”

  “没事,等明早才能做呢,要十二个……俄,要泡一个白才行,晚上又不能做,只能明白做了。”

  继母接话道:“不是一个白吗?到晚上也可以做啊。”

  周书灿扶额,这一家人穷疯了吧,又一想,现在是春秋时期,什么都没有,可不就是穷疯了。“好的,晚上做。”

  闵子骞大弟弟接话道:“晚上可以吃豆腐了吗?”

  继母立马呵斥他:“是换粮食的,哪能自己吃?”

  弟弟喃喃的插话:“我也吃。”

  继母溺爱的用手指点点弟弟的头,“吃,让你吃,谁都不让吃也得让我家蒙吃。”

  闵父依依不舍一步三回头的看泡大豆的瓦罐,周书灿只得慢慢的跟随不便催促。二人直至院中,闵父才不得不裹紧短褐,大步流星的向院门口走。周书灿也是双臂环抱自身的方式取暖,这太冷了,不赶紧填饱肚子,今晚上的漫漫长夜怎么熬过去?

  村中的路七拐八拐,房屋大多数是破旧不堪的茅草房,所经之路并未见到村民,一派萧条景象。周书灿想起导师的话:“春秋时期连年战争,人口损耗很大,左传记载戎狄攻破卫国都城,整个都城仅仅730人,加上卫都附近的邑,卫国人口仅仅五千余人。”

  所以,闵家所在村庄的破败景象,周书灿喃的插话:“我也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