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搬离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梁月松又拿一张票据推过去说:“如果不是我的祖父母,而是我家其他人的身份不就可以了吗?”

  “你是说冒用别人的户籍?”苏知县反问道,接着看到推过来的票据,又转而说道:“嗯,是个办法。不过这事不能外传。”

  “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梁月松答道。

  “下不为倒,这件事我就破例帮你办了。”苏知县装作正色道。

  “谢大人!”

  就这样,梁月松用银子开道,轻松办好了全家的路引。同时心里在想有这样的一心只为捞银子的父母官,是朝邑百姓的悲哀啊。临辞别苏知县时,梁月松还是不忘提醒他:“苏大人,民间地震的传闻不可不重视,学生认为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这是人命关天的大事,苏大人还是多做一些准备以防万一。”

  苏知县不以为然,说道:“市井传闻不足为信,我查过史料,朝邑这个地方上千年没有发生大的地震,怎么会突然有地震发生?”

  梁月松见苏知县根本就没有当回事,作为普通平民,他无法

  再继续劝说。他清楚的记得史记载县衙仓库都在这次地震中受损,并且县衙有中有十几人在这次地震中丧命。但愿这次的传言,让他早做些准备,少一些伤亡。

  订婚文终于在十月初十这一天在媒人的见证下,双方的长辈签名画押,并由媒人签字之后,正式完成。有了这份订婚文,梁月松和吴湘月便成为合法的准夫妻。不过现在他们俩还只是准夫妻,还需经过纳征、请期、亲迎三个流程,他们才成为真正的合法夫妻。

  梁月松在订婚的当天,便再次到了吴家,找到吴道山道:“爷爷,搬离的事情不能再拖延了,还是早作决定吧。”

  “松儿啊,尊升来信了,山西那边去不成了。我们决定还是留在家里,哪里也不去了。”吴道山有些惋惜的说道。

  “爷爷,只要您老点个头就行,其他的事情我去办。真的不能再拖了,还有二十多天黄河就要封冻,要想走水路回山东,路上就难走了。走陆路,一路上山高路险,还有盗匪出没,更是难走。”梁月松心中非常着急,急声劝说道。

  这时候,吴湘月也来到客厅,行礼之后对吴道山说:“爷爷,还是去山东吧。前些天我找过两个算命先生算过,都说要离开本地,否则有血光之灾啊。”

  吴道山惊问:“两个算命先生都这么说?”

  梁月松心中暗自高兴,古人就是迷信啊,我苦口婆心的劝说,看来还不如算命先生的一句话管用。

  “确实如此。既然咱们有办法搬离这个地方,为什么不走呢?”吴湘月快言快语的说道。

  “行,那就搬!去山东!松儿你去办吧,花钱算我的。”吴道山听说算命先生说会有血光之灾,促使他终于不再犹豫。

  “我这就去衙门,找苏知县去。你们先收拾好,咱们就订在十月十五就启程。”梁月松见吴家答应,不敢怠慢,离开吴家直接去了县衙。

  有上次两千两银子打底,再加上与吴家的一纸婚约,更重要是又给他吴知县一千两银子。这次事情办得非常顺利,没用半个时辰就办好了吴家的路引。

  临走时,苏知县还再三嘱咐:“梁公子,本官看在与你父亲同为朝廷守牧一方的份上,冒险变通为你们全家还有你岳父全家办理的路引,你可不能到处说。等过了这段时间,谣言平息后,明年一定要再回本县居住。否则被一些的御史发现此事,上本弹劾本官,那可就大大的不妙了。”

  梁月松满口答应下来,对苏知县说:“大人尽管放心,此事我绝对保密,决不外传,年后,等谣言平息,自然还是要回来的,哪能再让大人做难呢?再说此事要是传出去,我父亲受到的弹劾不比大人少。我怎么会办如此傻事呢?”

  “对对对,梁公子懂得此理便可。”苏知县连连点头说道。

  经过几天的收拾,十月十五日,梁吴两家分乘两条船开始沿黄河向山东而去......

  (本章完)

  大明小人物

  大明小人物

  还在找"大明小人物"免费?

  百度直接搜索:"易"很简单!

  (=)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