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回乡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何志远问他:“又有什么事?”

  “群芳楼的幽兰姑娘要是有事情找你或是老妈,你们一定要帮帮她。”梁月松有点不好意思的说。

  何志远一脸调侃意味地看着梁月松说:“才认识这么几天,你们就勾搭上了?你们不会私定终身了吧?”

  “没,没有的事,我是看她可怜。”梁月松无力的辩解道。

  “行了,我知道了!这事我会留意的。”何志远不再调侃,为了让他放心回去,满口答应下来。

  梁月松扶着母亲登上船后,和母亲一起站在船头挥手与众人告别。蓦然间他看到人群的角落里,幽兰与她的婢女伫立码头上目送他们离去,梁月松刻意朝她们的方向微笑着挥了挥手。

  这几日幽兰已听说梁公子这一去可能要在家完婚,然后乡试。两个月内不可能再回来,也许那晚他说话只是安慰她而已,心中不免悲伤起来,自古都是痴情女子负心汉,但愿梁公子那晚的承诺不是一时逢场作戏!

  看着离去的小船,还有朝她挥手的梁公子,幽兰早已泪流满面,她不知道梁公子这一去是否能真的回来,前面等待她的是何种命运。

  沭河是淮河流域的一条支流,秋冬季节是枯水期,水浅行不得大船。梁月松一

  行共十多人,分乘两条小船。到了宿迁骆马湖之后再换乘官船继续向西而行。

  黄河自从弘治八年从开封改道以后,经过刘大夏几年的治理,现在基本能航行中型客船。但自开封再向上游行驶,就需要多次下船改行几次陆路,避过几次险摊峡谷,才能继续乘船前行,所以这两千多里的路程,要比平时多用些时日。

  一路无话,半个月后,梁月松与母亲还有妹妹梁月诗一行到达了家乡朝邑县。

  朝邑县是一个千年古城,古称临晋、五泉、河西,西塬,左冯翊。自春秋建城到明朝弘治年间,大约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位于黄河几字形右边一笔第二个拐弯的内侧。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地方。这里是八百里秦川的最东侧,它独特不凡,美轮美奂,气质天成。自古以来朝邑就是关中平原的东部重镇,它既有北方的豪迈也有南方的婉约。

  黄河由北向南咆哮而来,到了朝邑河面宽达几里,水流平缓,波光潾潾,两岸都是黄河的冲积平原。所以朝邑土地肥沃、水草丰美,是陕西重要的粮食产区,自古以来就关中富庶之地。

  黄河码头上,伯父家的兄弟姐妹们早已在此等候。船刚靠岸停稳,梁月诗便蹦跳着跑下船去,和年龄相仿的堂妹梁月烟叽叽喳喳喧闹个不停。

  梁月松的堂兄弟走上船来,首先给婶母见礼,然后与侍卫们一起将行李搬下船,装上马车,与众人一起向朝邑县城走去。

  如今的梁家再也不是沙底里村的普通农户,仅附近农民投献的田地就有上千亩,梁月松的伯父在县城买下一座五进的大宅院,把家搬到城里,早已成了朝邑县的豪门大户。

  梁月松坐在马车里一路向外张望着,心想再过三个多月,这里的富饶美丽将会被一场大地震破坏得满目疮痍,民不聊生。心中不免一阵阵伤痛,拯救百姓的使命感更强烈了。

  回到家中,梁月松首先去给爷爷奶奶问安。他们看到梁月松一行到家,自然是高兴的老泪横流。奶奶问道:“松儿,这次你们娘仨回来就不走了吧?”

  梁月松为了让爷爷奶奶高兴,不得不撒谎道:“不走了。这段时间回家好好读,我明年还要参加乡试呢。”

  “好,不走好啊。过两天,你去吴家拜见一个你吴叔叔,这么多年了,一直没有见过。我看咱家松儿配得上吴家那丫头。等媒人送来八字,定下日子,摆桌酒席就把婚事定下来。”

  梁月松明白,这是让他去相亲去。其实吴家与梁家是多年的世交,吴家也是当地的大户人家。他的准岳父也是举人出身,不过没有梁文盛那么幸运,一直在外地为吏。吴家的女儿比梁月松小三岁,早已是出嫁年龄,双方父母都有意结为姻亲。所以梁月松的父母才急着让他回来相亲,定下婚事。

  梁月松胡乱的答应着,心里还在盘算着明天如何瞒过家人,独自一人上街......

  (本章完)

  大明小人物

  大明小人物

  还在找"大明小人物"免费?

  百度直接搜索:"易"很简单!

  (=)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