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有用无用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话说八月秋社,河北一带爆发洪水,大批难民逃亡青州,富良弼忧国忧民,自请前往青州赈灾。

  忆之正摁着糖渍梅饼的肉脯切丝,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她手里的刀举在半空中,停顿了半日才落下来,她继续将糖渍梅饼切丝,点缀在铺了猪肉片,腰子、奶房、肚肺、鸭饼、瓜姜的‘社饭’上。

  她低着头说道:“去吧去吧,好男儿志在四方。”

  富良弼忍不住想要笑,说道:“怎么听着酸溜溜的?”

  忆之往富良弼的社饭上浇了浓郁的酱汁,说道:“得空也躲躲懒,你也好,二哥哥也好,拼了命地忙公务,一桩完了,又接着一桩。”

  富良弼蹙眉道:“你的年纪还小,怎么眼见着愈发唠叨了。”

  忆之没好气道:“母亲给你二人介绍了无数姑娘,你们倒好,反倒要人家姑娘上赶着找你们。二哥哥推说心里有人,你呢,你总是借口,忙啊忙,你早些讨了媳妇,有她看着你,我又白操什么心,你以为我想唠叨呢。”

  富良弼敷衍地连连点头。

  忆之只觉气不打一处来,直瞪瞪瞅着他说道:“如今看来,反倒是三哥哥最省心了,娘子也定下了,家产也攒了不少,比你们俩都要可靠!”

  富良弼反诘道:“你和绪弟从前置气,又是谁从中调和的,如今又说这样的话,感情是都忘了不成?”

  忆之气鼓鼓的,又要往那他那份社饭上淋酱汁,富良弼连忙抢救了过来,又说道:“你放心吧,我心里有数的。”

  王曾等几名夫子在书院内举办社会,大摆社宴,又雇了歌姬,听差等,奏响丝竹,唱着词藻,欢声鼎沸。

  她不觉想起从前的清明院每逢佳节,都是何等欢声笑语,闹闹穣穣。

  如今逝去的逝去,任上的任上,即便是就在身边的欧阳绪,也总是早出晚归,难得碰上一面。她坐在檐廊下的台叽上,拄着下颌,望着成片的竹林出神,光阴顺着指缝流逝,不觉入深秋。

  她也从轻薄的罗裳披上了背子,有时还需要捧着汤婆子,只要漏了风,就会冻得浑身酸疼。

  她说道:“阁下愿意跟随我去西夏吗?”

  那位与刘屏一同被俘虏的副将史元苏一面吃着酒,一面笑着想到,姑娘范叔父抵达任所邓州后,重修览秀亭、构筑春风阁、营造百花洲,并设立花洲书院,闲暇之余到书院讲学,使邓州文运大振。如今擢拔为参知政事兼枢密使,不日后就要回京。

  姑娘的玉祁哥哥抵达任所定州后,首先大力整顿军队,采取恩威并行的方法,对品行极其恶劣的士兵果断诛杀,而对以死攻战的则予以重赏。后来他又研究唐朝名将李靖兵法,仿作方圆锐三阵法,命令将士日月操练,使“精劲冠河朔”的名声大振。如今擢拔为三司副使中的掌管税户案,不日后就要回京。

  古来的赈灾之法,都是将老百姓聚集在城中,给流民煮粥吃,结果导致疾病,以及互相践踏,有的等待救济数天都不能吃到粥而饿倒,名义是救济灾民,实际上是杀死灾民。而姑娘的良弼哥哥,却能使万众齐心,不仅救活灾民五十余万人,更招募流民为兵达万人。不日后,也要回京。

  他顿了一顿,才说道:“姑娘嫁去西夏,是要做王后的。说来,该是我问姑娘才是。姑娘当真愿意用我这个苟且偷生的孬种?”

  他的言外之意是,你这样的人物,我高攀不起。

  忆之缄默了半日,说道:“在他们口中,我不也是失德失节,苟且偷生的孬种?”

  史元苏心中一动,不觉冷笑道:“我为国枕戈待旦,浴血奋战,即便落入西夏,任凭元皞如何蛊惑,宁死不肯叛国,如今两国议和,他将我放了回来。却正是因为我没死,我反倒成了罪人。我没死在西夏人的刀下,却得死在这群道貌岸然的东西嘴下。”

  忆之也吃了一口酒,呵气如霜,说道:“耶律崇元也好,元皞也罢,无论如何放肆,他们也是一声不敢吭,可骂起我来的时候,双目圆瞪,中气十足。”

  她顿了一顿,说道:“阁下还没说呢,到底愿不愿意随我去西夏。”

  史元苏出了半日神,说道:“我在西夏忍辱负重,可不是为了再回到那个地方,为他效忠。我史元苏,生是宋国的人,死是宋国的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