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图谋汽车产业的第一步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第158章图谋汽车产业的第一步

  “理论上可以,但实际操作起来,难度很大,收音机这种业务属于汽车的边缘产业,技术含量不高,我们有机会进入两田的供应链,而且即使如此,我们能够获得的订单也不多,汽车空调的技术含量要高的多,也重要的多,我们很难进入两田的供应链。”雷盛利解释道。

  “也是,还是一步一步来吧,先把民用的技术吃透了再说。”陈志文点点头说道,相比于汽车方面的核心技术,收音机这种东西完全就是边缘产物,虽然也很重要,但技术方面与其他零部件差的太远了。

  对于汽车行业,陈志文也有着一定的想法,也非常感兴趣,只不过这里面涉及的资金太多了,而且还需要合适的时机、合适的环境才有可能成功,难度非常大。

  再过20年的原先历史上,三星集团成为了全球最大的电子巨头之一,其社长李健熙野心勃勃,意图成立三星汽车公司,结果最后输了一败涂地。40年后的苹果集团,市值超过万亿美元,手握千亿美元级别的现金,也想造车,但也一样搞了十年连个车轮都没造出来。虽然有很多内在方面的原因,但失败就是失败。

  造车,是人类工业中,涉及广度最高的产业,说是工业皇冠一点也不错,虽然没有垄断,但数十年来的玩家一直都是那几个,在电动车革命燃油车之前的数十年里,只有背靠韩国政府的现代汽车是唯一一个进入全球前十的新玩家。

  做好十足的准备,陈志文也会找准机会加入进去。

  已经稳固的汽车市场,很难出现新玩家,但当国内改开之后,会有一个非常庞大的市场,这就是发展汽车行业的机会,而如果还是不行,那就努力发展汽车零部件行业,等待电动化汽车时代的到来,在电动车所需要的技术领域提前布局,如果后世的比亚迪与特斯拉一样,也一样有机会入场。

  不过这可是要等很久了,但汽车行业本身就是人类工业最大的集成之一,想发展的好,本身就需要大量的积累,最终才会厚积薄发。

  当然,也可以直接收购汽车公司,这是最捷径的路线,但这需要不少的资金,目前陈志文可没这个钱,还需要再等一段时间才行。

  而且收购一家汽车公司,特别是一些效益不怎么好的公司,也许勉强还能承受,但后面想要发展,想要继续投资,那涉及的钱就是海量,一辆普通车型的研发,一个工厂的建设,都需要以亿美元为单位,想有这么多资金,光靠正常的产业是没办法的,哪怕是街机、红牛都做不到,唯一的机会,就是历史上的一些特殊金融机遇了,这些机遇只要抓住一次,就能轻松获得发展汽车产业所需要的资金了。

  至于现在么,也就只能搭着日本两田,做点最简单的汽车零部件业务了,纯粹就是凑个热闹,与两田打点关系,以后也许会有其他的机会,但汽车产业本身就是慢发展的产业,供应商的选择是非常的谨慎。

  想发展的快,最佳的方法就是再继续并购有完整产业链及客户群体的公司了。

  这也可以说是对汽车行业谋划的第一步了,在得知欧洲不少压缩机领域的知名公司都是有着汽车业务时,他就有了这个想法。

  相比于汽车,零部件行业的投入要少的多,又与本身自己的家电产业有着很大的关系,收购一家合适的技术公司,可以一次性解决两个问题,而且这类被收的公司,本身汽车业务就是正常的,也不需要他操心,未来仍然会独立运营。

  先试试水,未来看情况再说。

  “价格方面,我们现在还谈,对方不肯让步,这些意大利佬感觉非常骄傲,几次谈判都感觉的出来。”雷盛利想了想说道。

  “看不起我们?他们自己才是笑话。”陈志文不屑的说道,车零部件业务了,纯粹就是凑个热闹,与两田打点关系,以后也许会有其他的机会,但汽车产业本身就是慢发展的产业,供应商的选择是非常的谨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