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2章 完美解决瓦剌的方法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何为阳谋?

  从字面意思上来说,就是光明正大摆在台面上的,完全不怕你看穿其中门道,且让你无法应对的计谋。

  阳谋,是朱瞻壑很喜欢用的一种计策,因为让计策成为阳谋的必要条件之一就是敌人无法反制。

  当年在倭国的时候,朱瞻壑在灭掉倭国王室、让倭国人去石见银山挖矿的时候,用过阳谋。

  让他们都知道是在用命换取家人生存的时间和所需的粮食,但却不得不去。

  当年朱瞻壑火烧中南半岛,活捉陈季扩的时候,用的也是阳谋。

  他光明正大的让陈季扩栽赃暹罗等国,为的就是给大明一个合理的理由,一个统一中南半岛的理由。

  此后还有很多,比如在德里苏丹的时候,在帖木儿帝国的时候,甚至在欧洲的时候朱瞻壑也用过。

  如今,在草原上,朱瞻壑再次用了阳谋。

  姜镇西所说的,看似是大明退了一步,给了瓦剌余地,接收瓦剌的百姓,但实际上却是不折不扣的阳谋。

  一个让瓦剌明知道自己的一切都会被摧毁,但却不得不跳的火坑。

  其实姜镇西所说的一切都是大明的退让,可在这个一切里,有一点是例外的。

  时间。

  看似大明退让了,想要通过给瓦剌余地来化干戈为玉帛,但却给了一个月这个时间限制,而有了这一点,一切就都不一样了。

  想想看,一个月能做什么?

  很多很多,但对于普通百姓来说,一个月的时间却太短太短了,做不了什么事情。

  大明接收瓦剌子民,甚至直言只要在规定时间内进入大明的,全部能够享受大明子民的待遇。

  然而,一个月啊!

  如今瓦剌虽然是违背了当年和宣德皇帝的规定,越过了斡难河,甚至直逼当年鞑靼和兀良哈三卫的旧地,但因为忌惮大明的实力,却始终不敢再向前了。

  因为他们知道,大明的正统皇帝和皇太后好欺负是没错,但大明还有个不好欺负的朱瞻壑。

  就和当初也先所计划的一样,先强势南下,等朱瞻壑坐不住北上的时候,他再服软,甚至是献上朱祁镇,以从龙之臣自居。

  这一切,都因为也先知道朱瞻壑是有多么的恐怖。

  从这一点上其实就能知道,瓦剌虽然在面对正统皇帝的时候会肆无忌惮,越过斡难河甚至是南下,但却不敢把事情给做绝了。

  因为他们知道,如果把事情做绝了,他们要面对的就不是被皇太后控制的正统皇帝了,而是朱瞻壑这个杀神。

  所以,瓦剌的百姓并没有越过斡难河多远,基本上都在那周围活动。

  这就是朱瞻壑定时一个月的恐怖之处。

  一个月不能从斡难河周围赶到长城吗?

  能!但却是有前提的,而前期就是放弃一切会拖累速度的东西全速前进,这样才能赶在一个月之内从斡难河周围赶到长城。

  但是!

  瓦剌的实质是什么?是游牧民族啊!他们和中原的百姓不同,中原百姓的根是土地,而他们作为游牧民族,放牧的牛羊就是他们的根啊!

  就此,事情就成了一个闭环。

  想要在一个月的时间内赶到长城内,那就得放弃牛羊,而对于他们来说放弃牛羊就等同于中原百姓放弃耕地一样。

  基本上……和流民无异。

  而且,除了这些之外,对于也先来说还有一些无法解决的问题。

  因为知道朱瞻壑永远是大明的最大底牌,也知道自己揭到最后是一定会揭到朱瞻壑这张牌,所以也先很“聪明”地将自己的主要家底儿和亲人都留在了斡难河以北。

  如果走正常程序,朱瞻壑所用的虽然是阳谋,最多不过是像当年在中南半岛的时候那样,强迫人家放弃王位进入大明,大明给他们封个没权利也不能世袭的爵位,然后混吃等死。

  但对于也先来说却不行,他将亲人和家底儿留在了斡难河以北,这本来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因为能够极大地保存实力,但现在却成了被灭族的祸根。

  从斡难河以北赶到长城内……不,还不单单是这样,他还得先回斡难河以北,然后收拾东西和亲人,再赶到长城以南……

  呵呵,想想就好了,现实不可能。

  所以,瓦剌的最终结局是大量百姓涌入大明,成为没有根基的流民,被大明打散分配到各地,在汉人无尽的欺辱中慢慢被同化,最终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em>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