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铭者,或歌功颂德,或申明鉴戒,永志不忘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没有像后世的和电视剧里面,说孩子一出生就有一种血脉相连的感觉,最起码朱瞻壑没有,他只是觉得心里有些异样。

  与其说是血脉相连,倒不如说是第一次正式面对父亲这个角色时的无措,是一种很新奇,也很怪异的感觉。

  “怎么样?”吴王妃满脸慈爱地看着自己的儿子。

  “当爹了,有什么感觉?”

  “感觉?”朱瞻壑抱着孩子,小心翼翼的样子像是捧着个地雷。

  “还行……吧……”

  “行了行了,在这一点上你是一点儿都不像你爹。”吴王妃脸上的慈爱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没好气的白眼。

  “当年你出生的时候你爹和你一样都是在战场上,但是你爹和你不一样,他下了战场就跟摆弄刀剑似的抱着你就玩儿,你倒好……”

  说着,吴王妃给了父子俩一个大大的白眼。

  “你怕什么?这是你的孩子!看你这样子,像是捧着什么能要人命的东西似的。”

  ……

  朱瞻壑很是无辜地耸了耸肩:“这不是没经验嘛,我哪里经历过这个?”

  “去去去!一边儿去!”

  眼看着孩子已经因为朱瞻壑抱的姿势不对而开始扭动,吴王妃就知道孩子是要哭了,赶紧把朱瞻壑推到一边,把孩子抢了过来。

  “行了行了,这事儿就交给你娘吧,你还是想想孩子的名字吧。”

  朱高煦也是觉得自己儿子的样子有些好笑,拉着儿子坐了下来。

  “名字啊……”朱瞻壑随着父亲的力道坐了下来,看着面前的茶杯,若有所思。

  “对啊,名字。”朱高煦点了点头。

  “本来我是想着给起一个的,但是想想还是算了,咱们爷俩儿的思想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到底是你的孩子,对他有什么样的期望什么样的展望那都是你的事情,这方面我不如你。”

  “所以啊,这名字还是交给你来起吧。”

  朱瞻壑也没有抬头,就这么静静地看着面前的茶杯,似乎是被茶杯给吸引了。

  朱家起名字,说好起也好起,说不好起也不好起。

  太祖高皇帝朱元璋早就定下了朱家后世儿孙取名字的规律,比如当初的太子朱标一脉是“允文遵祖训、钦武大君胜、顺道宜逢吉、师良善用晟”。

  至于太宗皇帝这一脉则是“高瞻祁见祐、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

  姓氏是朱,这个不用说。

  有了太祖高皇帝的规矩,到了朱瞻壑儿子这一代,名字的第二个字就是祁,比如正统皇帝朱祁镇的名字。

  所以,朱瞻壑要想的就是名字的第三个字,而且这第三个字也是有规矩的。

  太祖高皇帝定下规矩,朱氏子孙名字的最后一个字要按照五行相生的规律来起。

  五行相生,《春秋繁露·五行之义》说:“木,五行之始也”,所以太祖高皇帝的儿子在名字的最后一个字上都是木字旁,比如朱标、朱棣、等。

  等到了第三代,也就是朱高煦这一代就是木生火,得取以火为偏旁部首的字。

  比如朱高炽的炽和朱高燧的燧以及朱高爔的爔,都是火字旁,至于唯一一个特殊的朱高煦,看似不合理但实际上也是合理的。

  煦字的偏旁部首看似是水字底,和火不仅没关系还相克,但实际上把煦字拆开,原本是偏旁部首的水字底也是个单独的字,这个字就是灬。

  灬,在古代同火,指的是物体燃烧的时候所发出的光和焰。

  再后来,火生土,就是朱瞻基、朱瞻壑这些以土为偏旁部首的了,然后是土生金。

  以金为偏旁部首的字……

  朱瞻壑在脑中迅速的头脑风暴了一下,然后猛地抬头,双眼中有着亮闪闪的光芒。

  “想好了?”朱高煦见状赶忙开口。

  “嗯,想好了。”朱瞻壑笑着点点头,伸手蘸了蘸茶杯中的水,在桌上写了一个字。

  “这是……铭?”朱高煦看了看儿子,有些不解,但也有些了然。

  “嗯,铭,刻在器物上的文字,有的歌颂功德,有的申明鉴戒,永志不忘。”

  “歌颂功德也好,申明鉴戒也好,路,我给他铺好了,这个铭字,希望他能牢记祖上的荣光,也时刻警戒,不忘朱家子孙的使命。”

  “铭……朱祁铭……”朱高煦微微点头,他感觉还不错。

是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