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 殿试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其中约有一半在殿试名单中,还有一半不在。

  胤禛早有准备,这些人他有用,所以在放榜之前就让人把那其中一半不在殿试名单中的人留下来了。

  如今殿试也过去了,这些人也该做安排了。

  在殿试名单中的那一半胤禛要是不做打算,但是这散养的一半,胤禛让人去劝说了一番,询问他们愿不愿意留下来做官。

  胤禛也不是那等强人所难的人,要是有人想要三年后再来一试,他也不阻止,毕竟举人身份做官和进士身份做官是不一样的。

  就好比本科毕业工作和研究生毕业工作,哪怕七点一样,最终结果也是不一样的。

  人各有志,胤禛尊重所有人的选择。

  虽然胤禛看中能力大于“学历”,但是他不在乎不代表别人也不在乎。

  胤禛派去劝说的人也是能人,十分善口舌,五十多人,愿意直接任职的有四十五人。

  各个部门都缺算学好的人才,毕竟每个部门都需要统筹,所以这四十五人,他们既然选择留下来胤禛也不亏待,安排了一个新的职务,士统,专门负责各个部门的银钱走账。

  类似于现代后勤人员,不过这个后勤管的有些宽,地位也不错。

  银钱方面胤禛也是有考量的,这么多人也不能都安排一处,一部分负责走账,那一部分就要负责监督。

  为了避免相互包庇,胤禛还特意设置了许多监察制度。

  为了防贪,胤禛也是煞费苦心。

  胤禛忙完这波,最终名次经过一番扯皮也算最终定下来了。

  和会试相比变动不大,其中第八的陈连鸣变成了第三,第一的朱涛变成了第二,理由不是他文章做的不好,而是他的字。

  朱涛这人穿越过来继承了原主的一切,虽然也会毛笔字,但是空有型而无其神。

  最终选阅有几位官员比较重视这方面,所以把他放在了第二名上。

  胤禛看了一眼,便是没什么意见。

  最终拿下状元的是一个来自苏州的学子费启年,年二十八,他中举之后接连接连两届会试因为守孝没能参加。

  胤禛也派人询问另外进五十为参加殿试的算学好的进士,结果只有十三位愿意留下,有能耐的选择进翰林院,没能耐打算外放谋个一官半职。

  胤禛不勉强人,这十三人胤禛丢进户部,让他们历练去了,若是努把力,以后成就定然不会小就是了。

  这次科举新算学算是正式开始成了正经学科,同时这次科举胤禛也看出八股取士有一定的局限性。

  胤禛知道,如今社会需要的不仅仅是能舞文弄墨的文人,更多需要的是具有科学理论的人。

  胤禛看着这些年韵蓉陆陆续续编撰的科教基础书籍,虽然国家普及韵蓉口中的九年义务教育有些难,但是扫盲还是能够做到的。

  胤禛有了这个想法,就打算行动起来。

  韵蓉提议先把字典编撰出来,还有拼音,至于简体字,这方面胤禛和韵蓉都觉得暂时就不要去挑战天下众多老顽固了,这方面暂时等等。

  韵蓉想到了字典,胤禛就想到一个人,朱涛。

  这人既然有金手指,那就别荒废了,既然能够把未来的诗拿出来为自己扬名,想开字典也不在话下。

  当然了,胤禛可不愿意掉马甲,这方面还得当事人自觉,朱涛最终成绩一甲第二名,是个榜眼,可以直接进翰林院任职。

  虽然职务小,但是翰林院是个清贵之地,若想出人头地难也不难。

  胤禛私底下派人暗示提点一二,这人脑子转得也快,很快就把字典拼音想到了。

  他确实不甘平庸,想要大干一场,既然走了头绪,利用当差之余,他开始了自己的“事业”。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