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可马车越往南走,百姓的光景就越不如平城。

  天儿昏昏沉沉地暗下来时,几人抵达了相州境内。寻了间客栈住下,前来安顿的小二见拓跋浚衣着不俗,心道定是富裕人家的公子,走时便不忘提醒:“客官夜里记得锁好了门窗,戌时过后就最好别再出门。”

  “可是此地治安不甚好?”拓跋浚听了他的话,心下微微有些诧异。

  小二摇摇头:“倒也不是。客官似是外乡人,不知去岁咱们这儿生了洪涝,庄稼收成惨淡。这开了春,饥民又多了起来,沿途乞讨的、抢粮的,专挑您这种公子哥儿缠。”

  “州中大户也没有余粮?怎么也不见有人接济。”

  “客官这是说笑,哪能饿着他们。”那小二听他这么一问,颇有些无奈地笑笑,“官宦大户,平日里不从百姓手中抠粮食就不错了,接济是妄想了。”

  拓跋浚再没多问,只向小二道谢行赏。待小二揣了赏钱下楼,他依旧眉头紧锁着,回想刚才听到的。

  “可见这相州知府嘴里也没有一句实话。”冯锦坐在他身边,悠悠开口。她分明记得曾在拓跋浚书房里同他瞧见过各州的折子,根本没有写过方才小二说的那般惨状。

  拓跋浚叹气道:“都是报喜不报忧。百姓都沦落到抢粮,我却还锦衣玉食,蒙蔽在平城那老老小小准备春耕、一派富庶的景象里头。”

  “再这样下去可不行,饥民一多,便不好管控。万一大灾之后再生大疫,更是民不聊生啊。”冯锦担忧地抬头望他,刚出门时的那阵新奇和喜悦被一扫而空。

  她打开门,向隔壁房里唤了卿砚来:“咱们走时候带了多少钱?”

  “全在这儿了,还有些是冯大人今儿早晨不放心,塞给奴婢的。”卿砚解下腰间的荷包,递给冯锦,“您要钱做什么?”

  冯锦接过荷包同她道:“方才听说相州百姓遭难,已吃不饱了。想着出来时带了些银子,不管怎么说,咱们明儿先出去换些粮食,搭起个粥棚来接济些。”

  “怎能用你的钱,后宫厉行节俭,你一个月例银才多少。”拓跋浚伸手要拦住她,却见她越发坚定。

  “锦儿本也不是出来享乐,说好了私访民间疾苦,碰上了就一定得帮。普天之下都是皇上的子民,便也都是我的。母仪天下四个字,岂是说说便罢?”

  拓跋浚瞧她执意,心里倒也有欣慰,便不忍再拂她的善心:“我明日跟你一块儿去,去瞧瞧那些百姓。依你这意思,那咱们就叫元家粥棚如何?”

  “嗯。”两人心意竟想通,冯锦这才笑起来,重重点头。

  元乃天也,亦乃君也。天执元德于心,而化驰若神。元家粥棚,为的是天家百姓。

  几乎是一夜未眠,第二日众人便一同去换粮食。

  卿砚与巧馨去寻买粮的地方,拓跋浚带着冯锦瞧哪儿能搭得下粥棚。

  二人刻意穿着朴素,裤腿却还是一个劲儿地叫人拽了去,饿极了的百姓卖儿卖女,不要钱,却只为讨口饭吃,惹得冯锦眼眶通红。

  在街上一路问下来,却连锅碗也没有哪家大户愿意借给他们。眼看已是日上三竿,没有搭棚的地方,卿砚和巧馨从邻县换过来的生米也便不忍再拂她的善心:“我明日跟你一块儿去,去瞧瞧那些百姓。依你这意思,那咱们就叫元家粥棚如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